价值规律是什么?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从较长的时间来看,价值高于价格的部分和价值低于价格的部分能够相抵,因此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一致的。
价值规律的作用:
积极:
首先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其次,自发的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再者,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但是当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首先,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其次,会导致收入的两极分化。
再者,碍技术的进步。
什么是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运动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举例:
一个水壶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5小时,一个水桶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15小时,按照价值规律,如果要进行交换的话,是三个水壶换取一个水桶。
而如果随着科技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水壶所需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那么价值就会下降。
扩展资料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即商品二因素。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或叫抽象劳动)。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货币使商品循环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经历两个阶段或两次形态变化: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W—G(W指商品、G指货币),即卖;货币形式转化为商品形式,G—W,即买。
货币具备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资料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要熟读的基本政治理论--教育--人民网
价值规律名词解释
1、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经济: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经济形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3、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4、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5、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6、价值尺度:指货币能用自身价值来衡量和表现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功能
7、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功能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
8、纸币: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9、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10、通货紧缩:纸币的发行量低于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物价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
11、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12、按生产要素分配:指凭借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13、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14、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15、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16、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17、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18、市场主体: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19、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
20、企业法人: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
21、公司:是依法成立的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22、经济效益:指企业的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23、企业兼并:指由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吞并那些长期亏损甚至资不抵债的劣势企业的经济现象
24、企业破产:指对那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25、企业的信誉:指企业在一切经济活动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反对失信和欺诈
26、企业的形象:指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
27、正当竞争:指经营者在遵守法律和市场活动准则的前提下,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技术进步为目的,用正当的手段进行的竞争
28、不正当竞争:指经营者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29、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30、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新产品和劳务价值总量的货币表现
30、农业:指人们利用生物的生长机能,采取人工培养和养殖的法,以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31、工业:指采掘自然物质资源和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社会生产部门
32、新型工业化道路:指我国在发展工业中,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道路
32、第三产业:指凭借一定的物质技术装备,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的各种行业的总称
33、劳动者的权利: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享有的权利和享受的利益
34、劳动者的义务: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应尽到的职责和义务
35、职业道德: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劳动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36、劳动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关系并确立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协议就是劳动合同
专门规范劳动合同的制度,称为劳动合同制度
37、社会保障制度: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
38、社会保险:指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为工薪劳动者在年老、疾病、生育、失业以及遭受职业伤害的情况下,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制度
39、社会救济: *** 对生活在社会基本生活水平以下的贫困地区或贫困居民所给予的基本生活保障
40、社会福利: *** 为社会成员举的各种公益性事业及为各类残疾人、生活无保障人员提供生活保障的事业
41、社会优抚: *** 对军属、烈属、复员转业军人、伤残军人所进行的优待抚恤制度
42、社会总产品: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由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总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货币来表示的社会总产品,就是总产值
43、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以后,余下的那部分产品的价值形式,也称为净收入
44、财政: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的分配,即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45、财政预算: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即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
46、财政收入: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资金,它主要包括税、利、债、费四种形式
47、财政支出: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
48、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大于支出,略有节余
49、财政赤字:指当年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
50、税收: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51、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52、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53、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集中表现在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出口退税
54、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 *** 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55、纳税人: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56、增值税:将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作征税对象的一个税种
57、营业税:以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
58、消费税: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一种税
59、个人所得税: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
60、关税:由国家海关当局依法对准许进出关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61、银行: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义务的金融机构
62、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国家机关,是我国 *** 的组成部分
63、储蓄:广义的储蓄包括存款储蓄、购买债券、商业保险及手持现金等,狭义的储蓄就是指存款储蓄
64、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既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证据,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根据发行者不同,我国目前的债券可分为 *** 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三种
65、商业保险:把分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用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的一项措施,一般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
66、商品服务市场:商品服务交易的场所,由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服务市场所构成
67、消费品市场:为个人提供最后的、直接的消费品的市场
68、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资料流通的场所,是提供生产资料以满足生产需要的市场
69、服务市场:指买卖“服务”这种无形商品的市场
70、家庭消费:又称居民消费或生活消费,是人们为了生存与发展,通过吃饭、穿衣、文化娱乐等活动,对消费资料和服务的消费
71、世界市场:也叫国际市场,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交往活动的总和,是国内市场在范围上的延伸
72、经济全球化:也叫世界经济国际化,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运行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活动,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配置和重组,是世界各国经济高度相互依赖和融合的表现
72、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包括外国现钞、外币支付凭证、外币有价证券等
73、汇率:汇率又叫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是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它所表示的是一种比例关系
74、外汇储备: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75、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专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其目标是各成员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其他贸易障碍和歧视障碍,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促进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76、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别的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易活动
这种贸易活动既包括传统的对外商品贸易,又有新兴的对外劳务贸易和对外技术贸易
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构成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主要内容
77、顺差:在对外贸易中,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的经济现象,又叫出超
78、逆差:在对外贸易中,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的经济现象,又叫入超
79、独立自主:指一个国家自己拥有处理本国事务(包括经济事务)的权力,不受任何外来的干涉
80、自力更生:指一个国家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发展本国经济
什么是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实行等价交换。
其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是什么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在私有制社会中,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 *** 生产技术的改进,加速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扩展资料:
价值规律的形成
价值规律既然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所以,凡是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就必然会有价值规律。在人类历史上,原始社会后期就开始出现了偶然的商品交换。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商品交换日益频繁,交换的范围逐渐扩大,并且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已存在了几千年。但是,只有进入资本主义时期,当商品生产已成为社会生产的占统治地位的形式以后,人们才有可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逐步地发现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 1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贯穿于商品经济的全部过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在私人劳动产品的偶然的不断变动的交换比例中,生产这些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就像房屋倒在人的头上时重力定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一样。因此,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是一个隐藏在商品相对价值的表面运动后面的秘密。”
( 2 )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一致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价格和价值量之间的量的不一致的可能性,或者价格偏离价值量的可能性,已经包含在价格形式本身中。但这并不是这种形式的缺点,相反地,却使这种形式成为这样一种生产方式的适当形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规则只能作为没有规则性的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规律来为自己开辟道路。”
到了机器大工业阶段,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得了统治地位,形成了自由竞争的环境,资本和劳动力可以在各部门之间自由转移, 在这种条件下,利润转化成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价格会围绕商品生产价格上下波动。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商品的市场价格采取垄断价格的形式。
( 3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及消极后果
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之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不论社会制度如何,为了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都应该遵循一定的比例,否则就会造成某些部门发展过快,浪费社会资源,或某些部门发展过慢,不能满足社会生产和消费的需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按比例合理分配社会劳动的客观要求,是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实现的。
第二,自发地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社会价值进行交换的。那些劳动生产率较高、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生产者,就可以获得较多的收入,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就只能获得较少的收入,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较多的利益,并在竞争中获胜,必然要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生产同种商品的各个生产者,由于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不同,生产中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也不一样。那些生产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较少,仍按照较高的社会价值出卖,因而可以获得较多的收入。相反,那些生产条件差、技术水平低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同种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较多,但还要按照社会价值出卖,结果不仅无利可图,甚至可能亏本或破产。这样,就调节了社会收入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分配。
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其一,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时,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情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其二,阻碍技术的进步。 在市场竞争中,首先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办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的商品生产者,为了保持其在竞争中的优势,往往会限制技术的扩散,严守经营秘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和生产经营的普遍改善,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三,导致收入两极分化。 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作用可能使一部分具有有利生产条件的生产者积累大量财富,而使另一部分处于不利地位的生产者蒙受损失甚至破产。
( 4 )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实现其作用的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由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构成。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之一,价格机制:直接对应于价值规律的之一个作用。
第二,供求机制:直接对应于价值规律的之一个作用。
第三,竞争机制:直接对应于价值规律的第二、三个作用。 (竞争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竞争围绕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 5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存在并发挥作用。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价值规律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调节社会总劳动的分配,具有灵敏、有效的特点,在市场经济中始终处于基础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人们必须自觉地尊重和利用好价值规律。
之一,按照商品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要求,商品生产者应该注重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企业盈利,坚持等价交换原则;
第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把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三,坚持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体系。
比如像三农问题、下岗职工和贫富差距等细节问题(关系一部分人的利益的问题就叫细节问题)的措施如下作答:
第二,社会的角度: 形成一个……市场;形成一个……保障体系。
第四,公众的角度: 不要歧视……;要加大帮助……。
第五,当事人的角度: ……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争取早日解决问题或富起来。
什么是价值规律?
一、什么是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环节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价值规律就是通过揭示价值这样一个运动过程来体现商品经济的社会关系的。
二、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社会劳动形成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这是商品生产过程的核心和价值整个运动的基础和起点。
2、商品分配过程的本质是价值被分割的过程。价值分割的对象只能是生产过程新创造的价值即相当于“v+m”的价值。
3、商品交换过程本质是通过等价交换价值实现的过程。商品的价值如不在交换中实现,就不会被社会承认,价值运动就会到此中断。
4、商品消费过程的本质是价值的消失。商品的价值以使用价值为载体,使用价值的消费使价值最终归于消失。价值才结束自己运动的全过程。
5、供求与价格相互作用规律是价值规律的具体化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只有通过供求关系决定社会资源的中长期配置。这是理解价值规律的要点。
6、价值规律的相对性。对传统工业经济遵循价值规律,而从现代知识经济中创新性劳动来看, 传统的价值规律不适用了, 因为创新性劳动不能形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知识经济中的软件业(微软的电脑操作系统)就不遵循价值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