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少府是谁?
王勃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不是杜牧也不是杜甫。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
杜甫(712~770)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
“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
杜少府是谁
王勃的知己好友。
杜少府是王勃的知己好友,姓杜、名不详。
1、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去蜀州,王勃的朋友姓杜,官职为少府,所以称作杜少府。
2、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简介
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高宗时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不幸溺水而死。年仅25岁。
初唐四杰之一,一生短暂坎坷。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喻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有《王子安集》传世。
杜少府是谁?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这个人没有法子考查,历史上没有记载,不是一个名人,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杜少府出自一首唐诗。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称呼。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去蜀州,王勃的朋友姓杜,官职为少府,所以称作杜少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评价: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王勃笔下杜少府是谁
杜少府是王勃的知己好友
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杜少府是指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杜甫
杜甫曾经在唐玄宗朝任过少府卿一职,因此被称为“杜少府”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赞扬了杜甫的才华和志向,将杜甫称为“今之少府”,以此来表达对杜甫的敬意和赞美
杜少府是何人
杜少府是王勃的知己好友,姓杜、名不详,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称呼。出任属川少府,“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知己好友,出自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杜少府是谁?
杜少府是王勃的朋友,没有具体说及他的名子。这个考试也不会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
阙
辅
三
秦
,
风
烟
望
五
津
。
与
君
离
别
意
,
同
是
宦
游
人
。
海
内
存
知
己
,
天
涯
若
比
邻
。
无
为
在
歧
路
,
儿
女
共
沾
巾
少府:官名
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