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身立命是什么意思
安身立命意思: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安身立命读音:ān shēn lì mìng。
安身立命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安身立命例句
1、遇忙处会偷闲,处闹中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的工。
2、阳光所照之处,便是我安身立命之地。
3、自医学院年代起,港大已经是世界各地不少学者和学生安身立命的地方。
4、这不仅是中国创业板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是未来发展成败的关键。
5、完美的家庭应该是一座舒适安乐的小岛,是一片安身立命的绿洲。
安身立命是什么意思
安身立命,ān shēn lì mìng安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 *** 彩:中性成语
成语正音:身,不能读作“shēnɡ”。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多用于处于困境之中
安身立命近义词:安家立业、安居乐业
安身立命反义词:萍踪浪迹、颠沛流离、浪迹天涯
安身立命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相关造句
1、这不仅是中国创业板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是未来发展成败的关键。
2、一位87岁的老人家,就很习惯透过其他人的善意、安身立命,今天,吴先生发现他的付出得到无价的回馈。
3、在一个全球贸易频繁的大环境中,任何一种产业若要获得它安身立命的基础,则必然要拥有它在国际竞争大局的优势。
4、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安身立命之本,被喻为农民的命根子。
5、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人仅仅购买了一套住房,而这是他的安身立命之地。
6、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会计执业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7、这则标语好就好在它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切中了一些党政干部两眼向上不向下的积弊。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安身立命之本。
8、自医学院年代起,港大已经是世界各地不少学者和学生安身立命的地方。
9、房屋是人类安身立命之本,是一个国家中人们最重要的私有财产之一,是行使其它公民权利的物质基础。
10、对自由的思考、对自由的追求,是一个人作为“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人能够得以不断活下去的最终理由。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安身立命
安身立命的意思是什么 安身立命造句 近义词反义词
安身立命的意思: [ānshēnlìmìng]
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景德传灯录》卷一○:“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安身立命百科解释:安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安身立命的详细解释: 安身立命 [ān shēn lì mìng]安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那里是镇守边庭,用人之际,足可以~。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
安身立命的近义词: 安居乐业,安家立业,了身达命 安身立命的反义词: 沦落风尘,四海为家,无依无靠,萍踪浪迹,浪迹天涯,流离颠沛,颠沛流离,流落天涯,流离转徙 安身立命的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十卷:“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安身立命造句:1、完美的家庭应该是一座舒适安乐的小岛,是一片安身立命的绿洲。
2、消息来源是新闻媒体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
3、他对教育事业总是那样专注,因为这是他安身立命之处。
4、连一技之长都没有,你怎么安身立命呢?
5、学好知识,掌握本领才是年轻人安身立命的基点所在。
6、一旦战争打起来,人民群众安身立命就难以保证。
7、十年浩劫中,许多艺术家被关进牛棚,就连安身立命都难以保证,更谈不上进行艺术活动了。
8、在当今社会,只要你能勤奋劳动,足以安身立命。
安身立命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在唯物主义看来,一件事物的存在是必然的,它的存在带来了意义。而在唯心主义看来,意义才是它存在的原因。脱离单纯的唯心唯物,或者说上升到更高阶的层次,意义和事物都是存在的。
相比于一味地争论世界是物质的or世界是我的,真实存在的人还是更加喜欢这么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迟早是我的。
古人讲“安身立命”,四字经典地总结了人更好的存在状态。所谓安身,即将弱肉之躯安顿下来,立命,意精神有所寄托。
安身立命,安身在前,立命在后。这也就使很多人理解为安身为大,立命次之,将心中的鸿鹄之志降低到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康生活。
中国的天下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地繁荣昌盛过。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古人安身比现在难百倍,尚知立命。杜甫在自己破旧的茅草屋里喊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前半句是安身,后半句是立命。
安身容易,立命困难。现代社会只单纯的考虑安身很简单,因为再不济还有 *** 的更低生活保障。立命,自己不立,无天佛祖也帮不了。
可能有人会说,我立的命就是安更好的身。这其实不违背安身立命的本意,这也是人民群众的期望。更广大的立命绝对是针对广大人们的,如果只是为了私欲,并没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但当所有人都这样了,广大人民好起来了,剩下的,就只有在百无聊奈中安然幸福度过一生。所以,不管是立了怎样的命,行动起来!别只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日子长了,思想上都会成为矮子。
实践自己的思想,才会成为真正的巨人。
安身立命是什么意思
安身立命的意思是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
安身:有容身的地方。立命:精神有所寄托。
安身立命造句:
1、安身立命何所在?青林黑塞唱晚秋。
2、每个人一来到这个世界,他就拥有安身立命所必须的住房用地,这是生存权的必然体现,这种生存权是他对国家的要求权。
3、其中,作为农民安身立命之本的宅基地,自农地承包经营权允许流转以后,也越来越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突破口。
4、房屋是人类安身立命之本,是一个国家中人们最重要的私有财产之一,是行使其它公民权利的物质基础。
5、对自由的追求,是一个人作为“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人能够得以不断活下去的最终理由。
6、一夜夫妻百夜恩么,不管怎样是先生让我这个乡下女人在上海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我一定要将他的骨肉扶养成人,才对得起先生,“姆妈,乃讲对伐?”。
7、道统与学统是中国知识分子安身立命之所,梁、章背师行为,不可避免地被时人訾之为“儇薄之行”。
8、那么下下一步就是:将归纳出的 *** 应用到安身立命的大漩涡中。
9、成仙得道的信仰使人们明确了人生的努力方向,找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处。
10、群众立场、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安身立命的根本!安身立命什么意思
问题一:安身立命什么意思? 安贫,安于贫困;乐道,以守道为乐。处于贫困境地,仍以守道为乐。这是儒家提倡的态度
问题二:安身立命是什么意思 就是自己可以安顿下来并且生活可以自己负责,一般指地方,如安身立命指处,指的稳定的生活。
问题三:人之所求,一安身立命之所而已,幸甚之至什么意思 一辈子的追求,
就是有一个住的地方,
还有就是正常的生活,
这就是最幸运的事情。
问题四:安身立命什么意思? 【拼音】 (ān shēn lì mìng)
【注释】 安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例子】 那里是镇守边庭,用人之际,足可以~。(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
问题五:诚信乃安身立命之本这句话什么意思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
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
是一个社会赖以生
存和发展的基石。
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一旦丧失或弱化了诚信意识,
各种不道德和腐败现象
的产生就是必然的了
问题六:安身立命首要安心是什么意思 安身立命是前提,只有安身立命才有安心宁静,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哪里还有心情宁静去?除非是脑残。但是我认为,这并不矛盾。若内心不宁静,那么在追求安身立命的过程之中必然身心疲惫。身体需要居所,心灵也是如此,人一定要有“信仰”。“信仰”不一定是宗教,而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心灵的居所。安放身体相对容易,安放心灵确实不易。我们需要安身立命,更需要安心宁静。
问题七:安身立命准确的意思,用在年轻人身上什么意思 年轻人不适合这个,
毕竟还少不更事,
安身立命显得比较成熟了。
安身立命
安身立命,是几千年来中国人、中华民族的根本问题,一切的探索都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倘若何时中国人能真正做到安身立命,那么中华民族就得到了蜕变和进化,中国将再次完全屹立世界东方。
要说安身立命,就得先说“安”什么“身”,“立”什么“命”。
先说“安身”,顾名思义,“安”什么“身”?这里的“身”本质上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该是物质和精神的融合体,即完整的人。“安身”就是指安顿好自己整个人,这种安顿是多方位的,是精神和物质统一的。
然而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人理解偏了,觉着“安身”只需安顿好物质上的,不用管精神上的,或者说他们觉得物质上生活中安顿好了,精神也就会慢慢安顿好。这种想法其实有点道理,但只是有点道理罢。追求物质上的安顿是每个人最原始的追求,这是从人类诞生伊始就有的生命本能,要吃好喝好睡好,能让自己富足到无忧无虑那就更好了。这种朴素而又单纯的追求是绝大多数人的人生目标。但坦白说,这样的目标太过于浅显,我几乎可以断定倘若到那时候,还是会一样的苦恼和困惑,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大多数人物质上知道安顿,精神上却无所是处不知所归,物质上的充实并不能完全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因为精神的苦恼根源还是在于不知何去何从,也就是安顿精神吾身的问题上。
我常说,现在社会的根本问题就在于精神家园的匮乏上,用 *** 术语说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基本矛盾。你看这句话,“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涉及到两方面,物质的和精神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指多方面的,有地域的,有阶层的,更是有精神的和物质的。其实说来说去,物质的和精神的问题都有,但更迫切或者说更根本的还是在精神上。
我国不是一个宗教国家,或者说我们民族的信仰就从来不往宗教那一套去。为什么?因为中华民族的信仰只在“中华”两个字上,中国人只信自己。所以中国人是最务实的大抵如此,一切有利的就信,一切没用的就弃。同世界其他文明不同,我们很幸运的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就开启了人生哲学的思辩,并在春秋战国、东汉至唐、魏晋南北朝三次开启了儒、释、道三家的大发展,最终在宋明时期达到中国哲学的大融合——阳明心学。中国人有人生哲学,所以不需要耶和华上帝来充当信奉的角色。中国人有信仰,也信仰敬天地鬼神,但那只是敬和拜,远没有到西方文明那种虔诚的信奉的地步。中国人的信神信教是务实的,哪个有效信哪个,骨子里还是有着“人神平等”的意味的。在很多故事里,神最开始都是人,只是法力高强或是证道开悟而成了神佛。倘若有着哪个神对人不好,那就会有反抗和斗争,甚至于把这个神踢到一边不再理会。这一点甚至可以在基督教和 *** 在中国传教的缓慢来佐证,大多数中国人信奉上帝都只是图个安心,愿上帝保佑他,这是破除和索取形式的信仰,本质上还是平等的。
我们是不缺少哲学的,中国哲学讲究人生境界,要求人要思考如何活着,这种人生哲学本该成为现在中国人的信仰图腾。但很遗憾的是在清朝乃至动荡屈辱的几百年间,这种人生哲学几乎将要断代,现在中国人几乎很少能够直接领会和运用中国古代哲学了。所谓“安身”只学到了一半,“精神上的身”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个人觉得,儒释道三家再加上理学心学一家,这四家至少各有一本书应当是每个中国人都要读过的,分别是《论语》、《坛经》、《道德经》、《传习录》。通读完你会发现,其实殊途同归,只是侧重不同,儒家讲求“自强”,佛家讲求“自在”,道家讲求”自然“,阳明学讲求“自我”。但每家的根本问题都是在于“安身”的问题上,尤其是讨论如何“安精神身”。中国人如何去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构造自己的境界,做到了就安顿好了自己的精神之身。安什么样子的身,也就有了答案,各人有各人的不同,但大抵在于两个词:“健康”和“独立”。于外要求“健康”,一切的基础是良好的身体,物质决定精神的存续,对外“健康”二字足矣涵盖一切,至于物质条件享受生活之类的,都可以往后稍稍。于内要求“独立自由”,人要独立自由处在世界上,他是完整的人,在精神上要有自己的追求,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其前提基础就是自我独立,要能自由全面的吸收精神食粮,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和材料去安顿自己的心。
知道了安什么身,那如何安身就是更大的学问。可以说几千年来无数先哲为之奋斗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我已经是指明了方向了,去阅读和理解那些中国哲学的心血大作。但切记别忘了不是为了看书而看书,也不是为了炫耀而看书。人追求精神上的安身就好像是在爬山,儒释道心四家就像是不同的路,而看书就是看地图、理解上山路径和 *** 。但要登顶还得看自己的做法和造化。开悟是一个积累和心性的过程,绝大多数人不求开悟,但明心见性平和心境还是很不错的,等你真的到了山顶,你会发现“万法归宗而随缘显妙用”,一切法都是殊途同归。不求安身入圣,但安身求心安通透应当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再来说“立命”。
若人到了四十岁还不信命,此人悟性太差。
为什么这么说,这就先从“命”说起。
什么叫“命”?这又得从命运说起。
命运命运,其实要拆成两部分来看,一个是“命”一个是“运”。
“命”就是人的一切背景和客观条件的总和,它们组成一股暗中的合力推动事物的发展,比如人的出身、人的先天条件、人的聪明程度、人的父母家庭等等等等。举个例子就是假使你高考前疯狂复习病倒,最终导致高考考砸发挥失常,本来能去清北结果只能去一所一般大学。其实想明白了就知道,这是你当时的心性、当时的性格和羸弱的身体素质共同决定的,本来就已经注定这般结局,也就怨不得谁,毕竟过去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
“运”就比较形而上了,“运”代表人的运气,更严格来说代表人的顺利程度。这个好理解又不好理解,好理解就在于大多数人都向往好运,那自然就懂运气是好东西;不好理解在于人们时常幻想天上掉馅饼,很少有人能去全面客观看待“运”。“运”其实和概率学紧密挂钩,而从大数定律来说,绝大多数人的运气程度都是一样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下的差异性。但奇就奇在,运这个东西还能叠加,运能够出现在恰当的时候,这本身就是一种运,将一定的运气用在了人生的关键时刻,这就叫做“好运”。比如你高中不好好学,最后认真复习了一些东西,完事儿高考全考复习的,不复习的一个字不问,最后你考上了清北,老师同学家长都惊掉了下巴,这就叫做“好运”。“运”本身是一定的,毕竟偶然性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但关键就得看它啥时候出现。
很容易得出比较,“命”是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的,是可以影响和改变的;“运”是无法改变的,是完全随机偶然的事情。所以我们才说“立命”,因为“运”是不可控不可知的,而“命”有着先天的因素,但还是可以通过后天来影响的。
可以说,“安身”是中国古代人安顿下来的基础,那“立命”就是中国古代人一生的追求。“立命”代表着一种人生目标,那就是基于自己的“命”,结合个人志向去奋斗,通过后天作用去改变自己的“命”。“命”是先天和后天两方面的合力,所以我们要立住它,要达到“立命”的功用。
什么是“立命”?有人马上就说“立志”就是“立命”。这句话对也不对,只说到了表层的东西,太浅显了。倘若只是简单的立志,那这么多先贤也犯不着前仆后继研究它。“立命”是指标立住自己的命,并为之奋斗,其中暗含三层含义,一是“知命”,二是“顺命”,三是要“逐命”。“知命”是要了解和清晰自己已有的先天的“命”,这是与生俱来难以改变的,所以要“听天由命”。“顺命”是要客观理解现有条件下个人发展的上下限,这是人的最终去向和出路。古人将这个叫“天命”,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论语》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孔子“知命顺命”,就是孔子对客观条件尊重和顺应的意思。“逐命”是在前边“知命顺命”的基础上提出的,这里是最能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人知晓了自己的“命”,顺应了客观的“命”,那自然要想着通过自己后天的努力去达到上限甚至突破上限,这就叫做“逐命”,通俗来说就是为自己的“命”终生奋斗。
儒家是强调“自强”的,这也正是儒家能够罢黜百家成为古代正统学说的根本。其余各家强调向内而生,要达到个人开悟的境界,这是极难的事情,古往今来没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而儒家强调了个人的努力自强,只要孜孜不倦积极奋斗,就最终能向着“立命”的目标靠拢一步。
“立”什么样的“命”又是一个重大的课题,这关乎到个人之后的路要怎么走。从人生的全貌来说,“立命”就相当于为之定调。这是人自我的自由,其根本还是在于前边所说的“安身”。“安身”是“立命”的前提,“安身”意味着建成自己的精神家园,找到了自我归宿,这涉及到对自己全面客观的自省和内观。只有在全面“知命”的条件下,才能“顺命”,最终达到“立命”。这俩是相互促进发展,共同前进的。
人要立什么样的“命”,这是没有限制的,但是会有高下之分。这里的高下是和精神境界相匹配的,譬如说一个人生来就将自己吃得好睡的香作为自己的“命”,那这很容易达到,他也就“立命”达到了。但若有人将天下苍生的幸福作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境界就高了许多,可能穷其一生都很难达到完成这样的“命”。各人有各人的“命”我们常说儒家是入世的,就在于儒家是讲求“天下关怀”的,是为了他人而成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