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符号有几个?
符号如下:
1、
2、
天气符号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但没有是“地震”、“滑坡”的天气符号。
扩展资料
天气预报的手段:
1、双站:
17世纪以前人们通过观测天象、物象的变化,编成天气谚语,据以预测当地未来的天气。17世纪以后,温度表和气压表等气象观测仪器相继出现,地面气象站陆续建立,这时主要根据单站气压、气温、风、云等要素的变化来预报天气。
2、天气图:
1851年,英国首先通过电报传送观测资料,绘制成地面天气图,并根据天气图 *** 天气预报。20世纪20年代开始,气团学说和极锋理论先后被应用在天气预报中。
30年代,无线电探空仪的发明、高空天气图的出现、长波理论在天气预报上的广泛应用,使天气演变的分析,从二维发展到了三维。40年代后期,天气雷达的运用,为降水以及台风、暴雨、强风暴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3、数值天气预报
数值天气预报是利用大气运动方程组,在一定的初值和边值条件下对方程组进行积分,预报未来的天气。
1921年,Richardson之一次尝试用数值的 *** 预报天气。因为计算工作量极为庞大,他组织了大量人力,设计了详细的计算表格,才得以完成,然而得预报结果却与实际大气的变化严重不符,其原因是没有处理好大气中高频波的作用。
1950年,Charney基于滤去高频波后的大气运动方程组,利用世界上之一台计算机ENIAC成功 *** 了24小时数值预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观测手段的进步,以及对大气物理过程认识的深入,数值天气预报已取得很大进步,成为天气预报的主要手段。
尤其是60年代发射气象卫星以来,卫星的探测资料弥补了海洋、沙漠、极地和高原等地区气象资料不足的缺陷,使天气预报的水平显著提高。
天气预报30℃?我明明觉得有40℃!
想必很多小伙伴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或疑惑:天气预报说今天更高温度30℃,可走在大街上的我怎么感觉有40℃?
是感觉欺骗了我,还是……气象台报错了?
其实,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白:天气预报中的温度,以及“你感觉到的温度”,都是怎么来的?
气象部门的“温度”
先来说说天气预报的温度是怎么来的。
气象上所说的“温度”,指的是大自然状态下自由流动的空气温度。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受人为干扰越少越好,受自然环境中除气温外的其他因素的干扰越少越好。
那么,要如何尽量减少干扰呢?
为此,世界气象组织统一制定了标准,即气象部门的测温温度表要放置在百叶箱里,距地面1.5米高,而百叶箱要放在空旷的草坪上。
下图中这个白色的箱子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见过,没错,这就是传说中的“百叶箱”。气象台使用的“温度”,指的就是它里面温度计测出来的空气温度。
那么,它到底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呢?
首先是百叶箱放置的位置特殊。
百叶箱一般位于气象站观测场内,而按照我国《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规定,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一般气象站观测场周边30米内禁止修建公路、种植高度1米以上植物,1000米内不许修建建筑物、构筑物等等,这些都较好地避免了人为因素对观测场中气温等要素的测定。
其次是百叶箱的外形与结构特殊。
之一个特殊之处就是颜色。由图中也可以看出,百叶箱从头到脚一身白,白色不易吸热,投射到百叶箱上的阳光大多数会被反射,减少了阳光对箱内仪器的干扰。
第二个特殊之处是百叶窗。之所以叫百叶箱,是因为它四周都有百叶窗,根据我国《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箱壁有两排百叶条,与水平面的夹角约为45°,呈“人”字形。这样的结构,使得百叶箱内具有很好的通风性能,也可以使箱内仪器免受风吹日晒雨淋之苦。
第三个特殊之处是朝向。百叶箱的门朝北开,是因为我国处在北半球,朝北开可以防止观测、记录时阳光直接照射箱内的温度表等仪器,对仪器观测结果造成影响。
由此可见,气象部门的温度是一种更纯粹的温度,是排除了各种干扰之后的自然状态之下的空气温度。
你感受到的“温度”
接下来说说“你感受到的温度”,它的学名叫做体感温度。
体感温度重在“感”,即人体对冷热的感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人体皮肤的温度。
我们知道,外界的环境千差万别,人的感觉很难屏蔽外界的干扰。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人们会因湿度、风速、太阳辐射(或日射)、着装颜色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冷暖感受。
下面就简单分析下风速、日照和湿度等因素对体感温度的影响。
动图 湿度、风速、日照等因素对体感温度的影响
如果在热天吹一吹风扇,会感觉很凉快。这就是风速对体感温度的影响,一定的风速会使身体散发出的热量都被吹离体表。即使温度较高,也会感觉比较干爽。所以,正常情况下,风速越大,体感温度越低。
在烈日下暴晒,与在树荫凉棚下乘凉,两者的体验简直是天壤之别。这就体现了光照对体感温度的影响。太阳直接照射到人身上会使人体温度升高,一般情况下,阴天与晴天,人的体感温度可以相差4~6℃,甚至更大。
当空气湿度较高时,汗液蒸发速度很慢,人就有一种粘糊糊的感觉,很不舒服。夏季经常会遇到的“ *** 天”就是“高温+高湿”的产物。由于我国南方湿度较大,所以同等气温条件下,身处南方常常会比身处北方感觉更热。
下图较好地反映了不同湿度对体感温度的影响。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
研究表明:在气温30℃的环境中,空气的相对湿度在40%-50%左右,平均风速在3米/秒以上时,人们就不会感到很热;然而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若增大到80%以上、风速很小时,人们就会产生闷热难熬的感觉,体弱者甚至会中暑。
气象部门和感觉都没有“骗”你
最后,做一个总结。
天气预报所说的温度,指的是剔除各种人为和其他自然因素干扰情况下的自然状态的空气温度;而我们所感受到的温度是在天气预报温度的基础上,再叠加湿度、风速、日照、衣着甚至心情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的体感温度。两者有显著的差别,尤其是测温的环境不同。
所以,不存在气象部门把温度报低或报错了,你的感觉也没有欺骗你。
最后的最后,友情提示一下,气象部门为小伙伴们提供了舒适度指数、穿衣指数、紫外线指数和中暑指数等一系列从各个方面体现体感温度的服务,所以建议大家在关注日常天气预报时,不妨也参考一下相关的生活指数预报,以合理安排生活和出行。
出品:科普中国
*** :weather情报局团队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 *** 信息中心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天气预报30-20和20-30有什么区别?
这是有一定区别的。
晚上播报的天气预报“20-30”,意思是:预计从播报当天晚上开始更低温度20,到第二天白天更高温度30.
而白天播出的天气预报则相反“30-20”,意思是:预计从播报当天白天开始更高30,到夜里更低20.
另外,20、30等等数值都是预计的,不一定刚好20或30.
天气预报什么时候更新才准确?
首先,天气预报一般都在5点、11点和17点的时候在“中国天气网”进行实时更新并发布。
其次,我们每晚19点30分在电视上看到的天气预报,其数据以每天17点更新的为准;每天早上6点55分于《朝闻天下》播出的早间天气预报,其数据以每天5...
每天中午12点25分于《新闻30分》播出的午间天气预报,其数据以每天11点更新的为准。
季风与雾有关吗
上的人、动物以及植物每时每刻都在吸收氧气,吐出二氧化碳,工厂更是吞吃氧气、排放二氧化碳的大户。如此看来,长此以往地球的氧气会用完了吗?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只看到了消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产生氧、消耗二氧化碳的另一个方面。
浩瀚的林海、草原等各种植物在阳光下,绿叶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从根部运来的水分、养料化合成淀粉、葡萄糖等,同时放出氧气,这个被人类称为“光合作用”的过程永不停歇。据计算,三棵大桉树每天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约等于,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个人每天所吐出的二氧化碳。每年全世界的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大约要吸收几百亿吨的二氧化碳!
天气预报的由来
很多人在早上出门的时候,往往要了解以下当天的天气情况,于是天气预报便成为他们获得这些信息的有效手段。17世纪以前,人们通过观测天象、物象的变化,编成天气谚语,以此预测当地未来几天的天气,尤其是“看云识天气“的常识得到了广泛应用。17世纪以后,温度表和气压表等气象观测仪器相继出现,地面气象站陆续建立,这时主要根据气压、气温、风、云等要素的变化来预报天气。但用天气图来预报天气只有100多年的历史。1820年,德国莱比锡大学教授布兰蒂斯绘制出世界上最早的天气图,它为切实可行的天气预报创造了条件。19世纪中期,英法两国与沙皇俄国为了争夺黑海海峡而发生了克里木战争,英法两国派出了大批舰队前往参战。1854年11月14日,黑海上刮起了狂风,卷起巨浪,把停泊在海上的英法联合舰队军舰猛烈摔向礁石、海岸,使联合舰队蒙受到巨大的损失。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很震惊,立即命令巴黎天文台调查这场风暴的起因。天文学家勒威耶通过搜集、分析欧洲各地11月14日前后几天的气象资料,终于弄清了这场风暴的来龙去脉,并写出了调查报告。勒威耶认为,只要各地的气象观测网用电报迅速传递气象情况,便可即时绘制天气图,进行天气预报了。根据勒威耶的建议,法国、英国先后开始了天气预报,并很快普及到世界各地。后来,观测天气的手段不断增多,尤其是气象卫星的发射,大大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度。
枫叶为什么会变红?
历代的文人骚客对枫树的红叶留下了一串串赞美的诗句。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在他的《西厢记》里所作的秋景描写:“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枫林醉……”枫叶为什么会变红?其实是秋天的气象条件染枫叶醉。植物叶片除了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等色素外,还有一种叫花青素的特殊色素,它在酸性液中呈红色。随着季节更替,气温、日照相应增减,叶片中的主要色素成份也发生变化。到了秋天,气温降低,光照减少,对花青素的形成有利,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片细胞液此时呈酸性,整个叶片便呈现红色。所以说,是秋天的气象条件染红了它。
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它们常常在短时间内造成集中的、强烈的影响和灾害。气候不同于天气。气候是指某一长时期内(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及以上)气象要素(如温度、降水、风等)和天气现象的*均或统计状况,主要反映的是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均值和距此*均值的离差值(气象上称距*值)表征。
天气气候异常的标准
对于什么样的天气称为异常天气,什么样的气候称为异常气候,人们在使用上往往比较随便,为了避免词类定义上产生混乱,世界气象组织对天气、气候异常,提出了两个定量的判断标准。其一是距*值达到标准差(又称均方差)2倍以上(不管近年是否出现过);其二是在最近完整的30年气象资料中未出现过的情况(不一定距*值超过标准差的2倍),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或称30年以上一遇的罕见天气现象。考虑到一些发展*家气象观测资料尚
杭州天气预报30天准确率高
杭州天气预报30天准确率相对不高。
因为30天的天气预报范围很大,相对准确率就会低一些。所以才会说杭州天气预报30天准确率不高。
相对3天的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更高更准确。但也是可以作为出行参考的,如果有长期的出行打算,可以根据30的天气预报进行出行调整。
杭州市气候
杭州处于亚热带季风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17.8℃,平均相对湿度70.3%,年降水量1454毫米,年日照时数1765小时。夏季气候炎热,湿润,是新四大火炉之一。
相反,冬季寒冷,干燥。春秋两季气候宜人,是观光旅游的黄金季节;杭州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人间天堂”之美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