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SE 2虽然屏幕只有4.7英寸、额头下巴宽大、后置单摄,且充电功率也仅有5W,但就是这样一部看似“穿越”回来的iPhone,却让无数消费者难逃“真香定律”。虽然从性价比来说新款SE竞争力不那么突出,但它的确成为了“想花点小钱”体验苹果手机的最佳选择之一。
一、最强A13加持,拍照比肩上代安卓旗舰
新款SE刚上市的时候,广告语中的“咱们这颗芯,跟iPhone 11 Pro大哥平起平坐”可谓是赚足了眼球,不过此话确实属实。
新SE小小的机身中配备了目前苹果最新的A13处理器。并且由于其屏幕尺寸较小、分辨率较低,它对于GPU的性能要求也要低一些,因此在某些GPU基准测试中,它的性能甚至要强于iPhone 11系列。
得益于A13的加持,新SE在拍照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即使与去年的旗舰一加7 Pro相比,在自动模式下,新SE成片的动态范围要更好,并且对比度更高,给人的只管感觉就是更有立体感,空间感更强。
这主要是由于A13对于智能HDR的支持。同样,在视频中,高动态范围的特点也有所体现,对于高光的压制,新SE要明显优于一加7 Pro。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新SE只配备了一枚1200万像素的单摄,但却支持OIS光学防抖,配合算法的加持,视频拍摄的稳定度也比较不错。
在暗光拍摄方面,虽然新SE没有夜景模式,但它在自动模式下的成片也有一定的曝光增强效果,明显要比肉眼观察的亮度更高,并且对于噪点的抑制要超出我的预期,这也侧面反映出A13强大的AI处理能力对于拍照效果的直观改善。
虽然A13性能强悍,但对于电池只有1821mAh的新SE来说,续航显然有些“不堪重负”,如果在重度使用的情况下,基本上半天左右电量就会见底。可见,即使是目前量产SoC中使用的最先进的7nm工艺,也拯救不了新SE的“迷你”电池。
另外,在当下高功率快充普及的时代,充电5分钟,开黑2小时都已经成为了现实。而新SE半小时大约可以充入58%的电量,1小时后可以充入88%的电量。目前安卓阵营的一些高功率充电机型可以在28分钟内充满4000mAh电池。
二、“半斤机”时代可单手把玩的小屏手机
除了A13加持下出色的拍照体验,新SE“异常”轻薄的手感则同样令我印象深刻。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旗舰智能手机电量普遍从4000mAh起步,而四摄拍照组合也几乎成为了旗舰标配,再加上接近七英寸的大尺寸屏幕,手机的重量普遍接近“半斤”。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要轻薄还是要大尺寸、多摄像头、长续航这道选择题中,苹果逆潮流而行,硬生生做出了一部小屏手机。
148g的机身重量,7.3mm的厚度,对于用惯了半斤机的我来说,新SE就像一个小玩具,可以单手把玩,4.7英寸的屏幕,可以很好地实现单手握持并轻松够到“对角线”。
加之苹果严苛的生产制造工艺,新SE给人一种精致、小巧、硬朗的感觉,难怪获得了“小钢炮”的称号。
三、有得必有失,用户习惯难以改变
轻薄机身固然大幅提升了握持的手感,但做出的牺牲也是肉眼可见的。4.7英寸的屏幕,对于用惯了6.7英寸左右大屏手机的我来说,还是略显小了一些。
比如在玩游戏时,手指会占据将近三分之一的屏幕面积,不但操作空间受到限制,画面也会有很多区域被手指遮挡。
过去十年里,手机逐渐从一个纯粹的通讯工具发展成为终极个人娱乐生活中心,屏幕越来越大。以前手机游戏多为益智休闲类,现在甚至PC上的3A大作也开始有移植到移动平台上的倾向,一块“足够大”的屏幕,无疑会大幅提升游戏体验。
在观看视频时,虽然“无刘海”的屏幕可以保证画面的完整性,但是4.7英寸的屏幕,相比6.7英寸,始终给人一种“不痛快”的感觉。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新SE的屏幕材质为LCD屏幕,但其观感与去年一加7 Pro的三星顶级2K 90Hz AMOLED屏幕相比,并没有明显差距。
一方面,苹果对于屏幕的调教功底非常深厚,并且苹果也在LCD屏幕领域深耕了多年,“视网膜屏幕”就是由苹果而来,此次新SE的ppi为326,同样是一块超视网膜屏幕,并且峰值亮度为625nit,相比传统LCD屏幕的300nit要高出一倍有余。
总结:新SE是苹果对市场的精准拿捏
第一代iPhone SE发布于2016年3月,外形复刻了2013年发布的iPhone 5s,搭载了当时苹果最新的A9芯片和更好的相机。2020年4月,第二代iPhone SE发布,外形复刻了2017年的iPhone 8,搭载了目前最新的A13芯片和更好的相机。
苹果总是给即将退市的经典设计升个级,再让它能够继续卖一段时间,这一直是SE系列身上所肩负的使命。而SE系列的销量也从没让苹果失望。
虽然新SE有着许多不足,比如屏幕过小、没有高倍变焦镜头、没有快充和大电池,但新SE无疑可以满足最基本的使用需求,高性能不卡顿、流畅的拍照体验,以及与整个苹果生态的兼容。
可以说,新SE成为了那些想了解苹果生态,想了解iOS系统,但是预算又不太充足的用户的唯一选择。新SE让用户踏入苹果生态的门槛降低了,而它也对安卓阵营的中端机型形成了“降维打击”。
苹果对于用户,对于市场的拿捏,不可谓不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