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主题叫做《如何选择一个好的项目或者产品-需求假设篇》,之所以分享这个主题,主要是看到很多人都有创业的想法,但是都缺少一种理性的思考、分析,所以希望以自己曾经尝试过的项目为例,做出一些分析,也帮助运营人少走一些弯路。
既然谈运营,我们先回到运营最根本的东西,就是我们运营的对象,一个创业项目或者一款互联网产品。那么,我们如何选择一个好的项目或者产品呢。很多时候,我们会基于一个需求假设。
为什么说是假设呢?因为这个需求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的需求,并不一定具有代表性,也不能能够代表市场。那么,市场是什么呢?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市场的,个人也比较认同: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产物,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哪里就有市场。 而决定市场规模和容量的三要素:购买者,购买力,购买欲望。
所以,我们的需求假设,应当是基于这三点进行的一个假设。
例如ofo共享单车,ofo创业者最初之所以会选择这样一个项目,一定是因为预料到很多人需要随叫随到的一种交通工具,能够非常及时的将我们送到目的地,而且还非常的物美价廉。那么,购买者是谁?他能买得起吗?他有多强的需求(或者说欲望)购买?
而这种假设,一定是基于某一个场景:例如创始人某天有一件急事,很希望去一个附近没多远的地方,但是打的打不到,私家车木有,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一种情境下,他突发奇想,有木有这样一种交通工具,能够随叫随到,马上实现他的目标?
在没有试验过之前,无论我们怎么定位、定价,都只是一个假设,所以必须要进行需求分析,甚至需求验证。于是就有了滴滴,有了ofo。
当然,他们的场景也许不是这样,但是一定是某一个偶然的因素让他产生了这种联想,应该叫做想象。所以思想就突破了,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呢?到底是什么阻碍我们不能这样呢? 所以需要做一个假设,这个假设可以天马行空,也可以有所依据。但是一定是基于某一个痛点。那么,在没有试验过之前,无论我们怎么定位、定价,都只是一个假设,所以必须要进行需求分析,甚至需求验证。
那么,一个需求假设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呢?答案是:创业者自身对需求痛点的感受、或者说理解。当然,对这种痛点的感受如果是身边的亲人、朋友也未尝不可。但是自己亲身体会的痛点,似乎滋生出的产品更能适应用户需求,成功率也更高。
前段时间,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观看过几期《合伙中国人》,节目的形式就是一些投资人,通过电视节目,选择优质的创业项目。方式则是项目提案方以一对多的方式答辩。
看过几期后发现,多数投资人首先都会问到一个问题,就是:你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创业想法?你的这种想法有进行过市场调研,或者初步的市场验证吗?
有些创业者的回答很具体,甚至会讲出创业的故事。这种故事,其实就是自己对这个用户市场的敏锐嗅觉,是一种切身的体验。
这种创业故事,其实在很多成功的企业中都会有,而且久而久之,会成为企业的愿景或者文化。如果没有这个,一个的企业的前途和发展可想而知。
美国的很多企业,就有这样的故事。例如麦当劳,肯德基,迪士尼无不在传达着创始人的故事,说得好听一点,这叫做文化。
而另外有些创业者,回答则很模糊,他们的项目,可能更多的来自跟风,或者复制其他人的模式。相比较这两类创业者,投资人似乎更看好前者。
当然,你的创业计划或者所掌握的资源有什么优势,也是投资人最为看重的,以及你的项目是否能够轻易被别人复制,也是投资人以及创业者自己需要考虑的。因为,这毕竟只是一个假设。
其实完全基于线上去做需求假设只是一方面。生活中有太多我们不适应的地方,都需要有产品或者服务去满足这种需求。我曾经就为了找到一个项目,做过很多假设。我甚至将百度、谷歌最近几年的热搜词都研究了一遍。然后逐一分析市场,分析精品去选择一个项目。因为我对搜索引擎研究很多,理论上讲,一个有很多人搜索的词语背后就蕴藏着需求,蕴藏着商机。
当然,这些已经涉及到如何基于我们运营的项目需求假设,进行需求分析了。这个话题说来话长,要等到下一次。
例如,当你听说某人得了一种不治之症,而你发现了一种药,可以治疗这种不治之症,药到病除。当然,这个药方只有你知道,然后你就会想到,你会去做卖这种药的生意。然后投资百万千万,按照秘方生产大量的药品。结果发现任凭你怎么推广,就是没人买?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做了一个假设,这种药是有需求的。在你失败后分析,才发现,这种病例,发生的概率还有亿万分之一,而它,却根本治不了其它的病。
但是,假如你发现的是治疗乙肝类的药物,10亿人中有1亿人需要。也同样是只有你知道,而且经过小幅推广,有10个8个确实治好了。你觉得还需要花高价推广么?我敢保证,不需要3个月,全世界都知道了。
而这10个,8个就是你的种子用户。也就是按照6度人脉的理论,只要你的产品能够满足刚性需求,经过了小批量验证。哪怕最初只有6个人知道,也能传遍全世界。
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图书,圣经。世界上最大的组织,共产党不就是这样么?所以,需求是需要经过假设的,也需要基于一定的需求分析,小批量的验证,才能大批量的推广,千万不要拍脑袋。因为你想象的需求,真的可能是伪需求!
最近在读一本书,叫做《精益创业》,讲的就是MVP理论,如何基于最小的模块化运营,进行需求假设验证,然后成功复制。这就是为什么支付宝推出到位,接入ofo,开始只在某一个试点城市试运营的缘故。
最后,借助罗辑思维罗振宇2016跨年演讲上的一句话,再次分享下我对创业和创业者的理解:
创业者不仅仅是指那些拥有一家公司的人,只要他是试图提升自己的认知,和更多的人达成协作,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不管他是一个打工者,还是一个自由职业者,不管他是为公司,还是为自己,他在我们的眼里就是创业者。很多人会因为环境的不确定,而感到茫然失措,但是创业者不会。
而运营人就应该是一个创业者,敢为人先!向不折不挠的运营人致敬!
本文由一览·业问 步步为营社群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个人微信公众平台:步步为营社群(id:www_dawu8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