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曾向外宣称:截至2016年9月,在国内移动出行市场,滴滴出行有不少于3亿人的(注册)用户,有不少于1300万人的滴滴司机。
2016年10月28日,根据腾讯科技发布的一则消息:现任滴滴出行总裁的柳青在《华尔街日报》全球峰会上明确表示,滴滴出行的下一步(大战略)是要发展成为一家全球型(科技巨头)公司。
国内有不止一名专业人士认为:柳青至少向外传递了两条信息。第一,滴滴出行的发展潜力(滴滴出行的市值增长空间)仍然巨大。滴滴出行的股东们(亏本)一定要有长期投资滴滴出行的理念,相信滴滴出行必能在将来的某一天扭亏为盈。第二,在全球移动出行市场,滴滴出行又得和竞争对手Uber全球展开正面较量。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Uber全球是滴滴出行唯一一个爱恨交加的竞争对手?是唯一一个最难缠的竞争对手?目前,Uber全球的风头明显盖过了滴滴出行。
2016年10月27日,猎豹全球智库发布了一份名为《2016三季度中国APP排行榜》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猎豹全球智库对国内移动出行APP单独做了排名。排名第一到第五的分别对应是滴滴出行、Uber中国、嘀嗒拼车、易到和神州专车。滴滴出行的季度活跃用户渗透率为2.01%,Uber中国的季度活跃用户渗透率为0.38%。
其实,季度活跃用户渗透率是通过抽样调查得来的统计数据。并且,猎豹全球智库过于乐观估计,国内移动出行APP的季度活跃用户渗透率普遍过低。这份报告的实用价值不大。
2015年10月,Uber全球的分部,即是Uber中国入驻上海(自贸区)。于是,按照易观千帆在过去10个月先后发布的统计数据(实用价值较高):从2015年11月到2016年9月,滴滴出行和Uber中国的月度活跃用户数都是快速增长(豪砸巨额资金以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用户)。以2015年11月为基期,到2016年9月,滴滴出行的月度活跃用户数增长了3.43倍,Uber中国的月度活跃用户数增长了8.122倍。虽然滴滴出行的月度活跃用户数始终数倍于Uber中国,但这足够表明Uber中国,甚至Uber全球是一个十分难缠的竞争对手。
反观易到、神州专车和嘀嗒拼车等国内其他移动出行APP,各自的月度活跃用户数几乎只能维持百万级区间波动。以嘀嗒拼车为例,从2016年4月到2016年9月,嘀嗒拼车的月度活跃用户数在300万人到430万人间波动。2016年6月,嘀嗒拼车的月度活跃用户数最多,为427.1万人,2016年9月,嘀嗒拼车的月度活跃用户数最少,为301.2万人。
当初,滴滴出行应不应该全资收购Uber中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实是,滴滴出行全资收购Uber中国后,更多的是得不偿失(可能涉及敏感话题,这里不做深入分析)。
Uber全球的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的想法是:Uber全球主要以一系列科技创新来开拓全球移动出行市场。比如,Uber全球计划利用先进的无人驾驶技术来取代上百万人的Uber司机(大幅度减少人力成本)。Uber全球计划研发飞行汽车来提升用户体验(一种全新的用户体验,让用户爱上Uber全球)。
最后,不妨引用国内一名专业人士的看法:滴滴出行不应该想着通过垄断国内移动出行市场(涨价)的方法来尽早扭亏为盈。相反,滴滴出行应该集中资金和人力推动一系列科技创新(不是炒作概念),从而不断减少自身的总成本。滴滴出行应该想着怎么尽早裁掉1000万人的滴滴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