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医生同学总抱怨自己的职业:“当医生就是熬!医学院五年,临床试用期1年,住院医5年,这才算升了主治医师,然后在主治医师干5年才能升副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再熬5年才算修成正果升成主任医师。可即便最后成了主任医师,万一搞出一次医疗事故,名声就毁了。万一哪天被病人家属砍一刀更得不偿失。”
我还有一个建筑师同学,也经常吐槽建筑行业出头难:“论资排辈太严重了。想我大学毕业快十年了还是个小兵,每天帮老板画个图唔得,一点意思没有。就连我老板也不好过,他每天最大的盼头就是希望他的老师赶紧死,不然他自己永远都成不了大师。”
前几天一个理发师哥们儿也跟我诉苦:“先当两年助理,洗头扫地,第三年开始用假发头模练手,再摸爬滚打1-2年,才算能独立给客人理发。想被老板和顾客当回事,起码要在这个行业混个6、7年,而且还要去过类似沙宣这样的美发学校才够格。”
……对比一下,我发现自己所在的科技媒体圈跟这些领域恰好完全相反。
当然了,如果你比较勤奋,那你多余的精力多半会发泄在“写一篇优质的商业报道”这件事上。你会关注文章有没有上头条,你会因为文章显示在搜索结果首屏而激动万分,会因为文章在朋友圈刷屏而雀跃(虽然只是熟人在转),这种拥有话语权的快感会给你打更多的鸡血,你会继续熬夜码字继续加微信好友以写出真正的“商业逻辑”。
另外,利用媒体人的职业身份,新人可以快速无障碍结识很多业内人士。用我朋友的话,工作两年的科技媒体人,微信好友不过千那就是失职。
只要不出大差错,新人在这个圈子里呆2年就可以自称高级编辑、高级记者;工作3、4年后就可以顶着“资深媒体人”的Title到处走了。
想一下吧,22岁毕业,工作4年后就成了一个动辄被称为“老师”、文章被各种网站转载、微信好友都是企业高管的“资深媒体人”。这是一个多滋润的26岁啊。
可惜,幸福感增长从此就要停滞了。
首先你会写“皮”掉。
商业报道不同于社会、时政新闻,甚至不同于财经新闻。社会与时政新闻能影响民意,财经新闻会影响股市,而科技新闻却已无法直接影响消费者(5年前还可以),当然也更无法影响行业,反倒是行业对科技媒体的控制力在日益增强。科技媒体人很少关注弱势群体与社会不公平现象,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告诉别人怎样在科技行业里发财以及把已发财者的样子描摹出来。科技媒体远远称不上什么第四权力,充其量只是慢行业一步的碎嘴子。
所以,在这个领域说新闻理想近乎于笑话,很多科技行业记者,终其职业生涯也没写出一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稿子。但若只写商业报道,就把受众限定在了业内,除了厂商公关会时常过来吹捧吹捧,大部分行业稿件都难觅知音。长此以往,非顶尖水平的科技媒体人的写作动力都会锐减,导致文章上头条的快感还不如收车马费的高。这就是写“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