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千年前的中国正处于宋朝。公元1022年3月23日,宋仁宗赵祯登基,为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由此开启了一个盛绽于史的辉煌时代,史称“仁宗盛治”。
1.
一千年前的今天,
开启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3月23日,
让我想起了一千年前的今天。
一千年前的今天,公元1022年3月23日,宋仁宗 赵祯 登基,为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由此开启了一个盛绽于史的辉煌时代,史称“仁宗盛治”。我更愿意称之为“宋仁宗时代”(公元1022-1063年)。
一千年前的今天,开启了赫赫盛名的宋仁宗时代。那是中国文化史的巅峰时代之一,更是建立了一个11世纪时期的 世界级文化帝国 。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那是至今为止无法超越的世界级文化高峰。
史学大家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 于赵宋之世”。其所盛赞的主要是文化层面,而所言的主要代表就是宋仁宗时代。
唐宋八大家,有 六位 在宋仁宗时代。唐宋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唐代的柳宗元和韩愈入选,而宋代有六位入选: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而宋代这六位大家,都是在宋仁宗时代。
人文、科技、金融,这三项至为重要的软实力,都盛放于宋仁宗时代。无数彪炳史册的名人牛人,都汇集于宋仁宗时代。千年以来,无以争锋。
在周朝至今的三千年岁月里,中国文化史上出现过至少 六次黄金时代 :
奠基时代(春秋战国时期中的公元前550-公元前300年)
定鼎时代(西汉时期中的公元前150年-公元前50年)
觉醒时代(魏晋时期中的公元3-4世纪)
融合时代(唐代中期的公元750-850年)
普及时代 (北宋时期的公元1000-1100年)
江南时代(明朝中晚期中的公元1450-1650年)。
(注:六次黄金时代的概念体系由逍遥哥首创。)
而宋仁宗时代,是中国文化史上“普及时代”(北宋时期的公元1000-1100年)这个黄金时代的 核心 ,是宋朝文化的集大成时期和璀璨岁月。此后至今,成为了千年难以逾越的文化高峰。
中国人,
请铭记一千年前的今天!
那天开启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2.
宋仁宗时代,
牛人多到爆炸!
无数的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科学家等,都出现在宋仁宗时代,蔚为历史奇观。一个世纪里出现二三位,都足以称雄于一个时代。而在宋仁宗时代,牛人多到爆炸!
苏轼、范仲淹、包拯、蔡襄、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程颢、程颐、沈括、曾巩、韩琦、富弼、文彦博、狄青、吕夷简、杜衍、庞籍、张方平、赵抃、唐介、吴奎、范镇、吕惠卿、吕公著、宋庠、吕大防、吕公弼、范纯仁、曾布、章惇、苏洵、苏辙、曾巩、张先、柳永、晏殊、宋祁、尹洙、梅尧臣、苏舜钦、黄庭坚、张载、邵雍、周敦颐、苏颂、胡瑗、孙复、李觏、宋敏求、范祖禹、毕升、王惟一、米芾等等,犹如星河恒沙,难以计数。
从文学层面来说,苏轼就是代表。 苏东坡乃绝世文豪、文坛巨匠,更是旷世奇才、多才多艺,更因出自平凡又超脱平凡而成为了千年超级网红。现在你到网上问问,凡是说起苏东坡,估计有一半人是苏迷。而宋代文学大家和书画大家太多了,于此不再多述。
从科技层面来说,沈括、苏颂、毕升就是代表。 沈括作为一代科学巨匠,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苏颂 博学多才,是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被称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 毕升 的活字印刷术,使得印刷效率大幅提高,并极大地降低印刷成本,促进书籍的普及和文化的普及,对后世影响极大。
从哲学层面来说,程颢、程颐就是代表。 两人均为宋朝的著名哲学家,是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程颢、程颐所创建的“天理”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受到了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以致逐步演变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的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
从金融和商业层面来说,这个时代的纸币“官交子”和繁荣的商业影响深远。 由宋仁宗政府正式发行的“官交子”,是全世界最早出现的纸币,对世界经济和金融史具有着巨大贡献。而直到六百多年后,欧洲国家才出现纸币。
而在仁宗庆历年间,商税收入超过2200万贯,约占总税收的一半以上,可见宋仁宗时代的商业繁荣程度,使得宋朝正从农业社会逐步进入商业社会。所以费正清、赖肖尔、克瑞格等美国学者们,在 《东亚:传统与变迁》 一书中表达了震惊:“事实上从宋朝开始,农业的经济价值已日益变得无足轻重。”
从美学层面来说,宋代美学集中构建于这个时代。 在宋仁宗时代,达致雅文化和茶文化普及的高峰,点茶、焚香、插花、挂画,创造了无以伦比的生活美学,并通过饮茶推动了人类文明史上最大规模的美学价值观普及行为。后世多闻宋徽宗,只因宋徽宗演绎到了极致,也比宋仁宗更加出名而已。
从茶文化层面来说,蔡襄、苏轼、黄庭坚也是代表人物。 蔡襄,是宋代北苑茶文化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其茶学名著《茶录》开创千古品评茶风;创制“小龙凤团茶”,引领宋代追捧贡茶狂潮。 苏轼 ,是北宋四个茶文化中心孕育出来的茶文化宗师,一篇茶文《叶嘉传》惊艳人间,堪称千年第一茶文;其茶诗过百首,更是令茶客痴迷而不休。 黄庭坚 ,茶诗超过110首,也是尽展宋代茶风的清雅和唯美。
对于宋仁宗时代的辉煌灿烂, 苏轼 曾经感慨地说:“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搜揽天下豪杰,不可胜数。”而以“刚正不阿”著称的 包拯 ,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惊人结论:“自三代以降,跨唐越汉,未有若今之盛者”。
如今的中国人,虽然崇尚着汉帝国的伟大西征,也向往着唐帝国的凌云气概,却何尝不艳羡着宋帝国的无边风雅呢!
3.
宋仁宗时代,
缔造了11世纪的世界级文化帝国。
宋仁宗时代,科技、文学、教育、航海、商业、贸易、农业技术、城市建设及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均处于 11世纪的世界巅峰水平 。所有欧洲国家的GDP加起来,都比过宋帝国。所有欧洲国家的书籍印刷与发行数量加起来,也比不过宋帝国。此时的欧洲,与宋帝国相比,仍然具有绝对的发展差距。
宋仁宗时代,处于11世纪中叶前后。此时的欧洲正处于 中世纪 的早期末或中期始,在经历了残酷的 黑暗时代 之后,中世纪的暖期气候变化使作物产量增加,欧洲人口迅速增加,贸易开始蓬勃发展。但总体而言,欧洲依然处于战争频繁、文化落后、科技落后、城市发展滞后的历史阶段。
此时的欧洲,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从诺曼底出发,在1066年打败英格兰的哈罗德,建立英格兰诺曼王朝。横行欧洲三个世纪的维京海盗刚刚停下劫掠,开始定居。在数十年后的11世纪末, 十字军东征 即将开始杀戮。到12世纪的欧洲,甚至以木乃伊为珍贵之物,用以观赏、治病或补充营养,此番陋习延续数百年之久。
宋仁宗时代的 毕升 活字印刷术,约在15世纪传入欧洲,有力推动了欧洲的 文艺复兴 进程。宋仁宗时代发明纸币后, 马可•波罗 在元初将纸币带回了欧洲;直到1661年,由瑞典银行发行了欧洲最早使用的临时纸币,而到1694年,英格兰银行创立并开始发行手写银单,后来改为印刷银单才成为欧洲真正的钞票。
宋仁宗时代发明的 中国深钻技术 ,大约在11世纪末或12世纪初传入欧洲。 李约瑟 博士(JO’Seph Needham)在1953年第七次国际科学史会议的演讲《中国与西方在科学史上的交往》中描述道:“在古代四川,从有些钻孔涌出的天然气已被用来煮熬从别的钻孔抽出或流出的卤水。没有迹象表明1000年中这项技术传到其他文化中。后来阿拉伯作家才有一两处记载,紧接着欧洲12世纪又成功地打出了第一批自流井。……这必然是由阿拉伯海员从海路传去的。可能是通过摩尔人统治的西班牙传开的。”
李约瑟曾明确地指出:“毫无疑问,有关这些方法的知识从中国传出去,导致了1126年在利勒斯附近钻探第一口自流井。”同时,李约瑟又言道:“在人类交往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我们看不见的交往渠道,特别是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他认为, 当东半球一项重大科技发明后,便即向东、西扩散 ,在东半球另外的地方出现,或是在西半球出现。
宋仁宗时代,是全球文化史上的奇迹。 宋仁宗时代所达到的文化高度繁荣的程度,在全球文化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宋仁宗时代所缔造的11世纪世界级文化帝国,毫无疑问也是11世纪的全球文化之巅。
因为北宋与南宋皆是由于外部军事力量灭国的“突兀消亡”,使得宋文化断层极其严重,导致后世文化继承极少。同时,又因为军事“弱宋”的固有印象,令人更推崇“强汉盛唐”。其实,宋文化对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广泛,至今仍然在深刻地影响着这个世界。比如宋文化对日本的深刻影响,比如宋文化对欧洲文艺复兴的长远影响,乃至宋文化对如今世界美学的广泛影响。
宋朝最令后人 诟病 的,是军事力量的混乱与懦弱,是对农民的苛捐杂税与横征暴敛,是地方权贵的腐朽与贪婪,是朝堂上的攻讦与倾扎。在我们承认这些残酷的历史事实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宋朝文化的巅峰灿烂。
4.
一千年过去了,
拄杖回望,何日复兴?
在2018-2020年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鹤唳华亭》《清平乐》等古典风格电视剧,以宋式审美为底色,彻底惊艳了千年后的目光。
宋史研究者、历史作家吴钩因此感叹地言道:“宋式审美代表了中国历史最高水平,与现在流行的极简主义也有一些相似之处,所以即便过去了一千年,也不会觉得不合时宜,照样能击中我们的心灵。”
一千年过去了,宋代淡雅的极简美学依然令人心醉。宋文化的自然、清逸、淡雅,体现出宋人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雅致的艺术追求,透过穿越时空的宋服、宋书、宋瓷、宋画、宋院等等,依然时常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中。
一千年过去了,回望那个文化极度辉煌灿烂的时代,是否也是一种文化上的轮回?抑或是一种文化复兴的启示?这谁也不知道,但我们依然在默默地期待着。
一梦千年,终归割不断来自文化基因的呼唤。
一生飞逝,终究忘不了来自春秋岁月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