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标不死朱棣不会谋反。一是朱标是嫡出,朱棣是庶出,无论从地位还是年龄资历他都没法比。二是朱标参政较早,在朝里已有根基,也不会临朝后马上会削藩。毕竟朱标还比儿子要成熟。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任皇帝。作为皇帝,朱棣的文治武功在明朝君主中算比较不错的,被称为“永乐大帝”。
但是靖难之役却是他永远的黑点,因为的皇位得来不正,是抢了自己侄子的江山。可能有的人想问了,如果朱标不死,朱棣还会造反吗?答案是否定的,直到现在都有一种说法,就是“朱标不死,朱棣不敢反”。
首先,朱标是朱棣的大哥,出生于1355年,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长子。作为名正言顺的嫡长子,在儒家思想深入人心的当时,几乎无法让任何弟弟们生出反叛之心。朱标继承皇位是名正言顺、天经地义的。
并且,在立太子这个事情上,朱元璋从来没有其他人任何机会。朱标出生的时候,朱元璋正在攻打南京城,已经28岁的朱元璋算得上是老来得子。
得知嫡长子出生,朱元璋高兴非常,也因此对朱标疼爱有加,在应天府自立为吴王的时候就将朱标立为世子。为了教导朱标,朱元璋费尽心思,特意请来儒学大家宋濂来教导世子的学业。
在明朝刚成立的时候,朱元璋就将朱标立为太子,非常明确地将朱标确定为皇位继承人。作为朱元璋费尽心血的接班人,朱标宽厚仁德,在治国安邦和识人用人上面,都深得父亲和一班臣子的心,是朱棣拍马也赶不上的。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比朱标小五岁。虽然他号称也是马皇后的儿子,但是这个结论一直不被史学家们认可。朱棣虽然在立国之后一直镇守北方、对国家有功,但是毕竟只是个藩王,在弹丸之地上难以有更大的成就。
朱棣一直以骁勇善战出名,虽然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是“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对于一般朝臣来说,他们更喜欢不会轻易掀起战争的皇帝。并且明朝士大夫对礼仪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比如“大礼议”和“国本之争”,很多朝臣为了礼仪不惜性命进行争辩。
其次,两个人的实力有巨大差距。朱棣作为燕王,他的实力更多是藩王的军队配置。每个藩王每年薪俸有万石粮食,还配有亲王护卫,最多的可以达到两万人。
当然这两万人更多地承担着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任,但是在长期的对峙中,这些军队的战斗力保持非常高。并且朱元璋允许朱棣节制沿边士马,可以说在北方,朱棣的地位确实是非常高的。
但是一对比朱标,这些就非常不能看了。朱标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参与治理国事,朝中的文臣武将都对他非常信服。朱元璋并不像有的皇帝对太子有提防之心,而是呕心沥血为朱标铺平未来之路。
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经常会向朝臣们发脾气,朝臣也经常因为惹怒皇帝而挨罚。
而为了树立太子的威信和帮助太子向朝臣施以恩惠,朱元璋经常让朱标唱白脸,为大臣们求情从而赢得人心。当然,朱标本来也是仁爱刚直的性格,几个弟弟对他都是恭敬加臣服,所以弟弟们即使有贼心也没有那个贼胆。
当然朱标身边并不是只有文臣,在武功方面也是非常能看的。在开国时期立下赫赫战功的蓝玉就是朱标的忠实拥护者,所以即使朱棣敢造反,朱标也是根本不害怕的。
只可惜朱标死后,朱允炆太年轻镇不住蓝玉,朱元璋为了子孙计谋划了“蓝玉案”。以蓝玉谋反为借口杀死蓝玉全族的姓名,并且大肆株连曾经的功臣名将,就是怕这些老人会欺负年轻的朱允炆。
所以说,朱标如果不死,朱棣是绝对不敢反叛自己的大哥的。只可惜朱标在38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按照当时的制度,朱元璋应该另选儿子立为太子的,但是他却选择了朱允炆为皇太孙,这自然让朱棣的心理非常不平衡。
当叔叔的跪拜侄子在皇家并不新鲜,但是侄子的继位却是依靠老爷子的偏心,本身并无任何实力,这让在北方呼风唤雨的朱棣如何心服口服。再加上朱允炆继位之后,没有巩固自己的势力就开始着手削藩,毫无威望的他自然迎来的只有内部的反叛。
只可惜朱元璋虽然性情暴虐,但对自己的子孙却非常好,一直在为他们谋划良多,可以说是个尽职的好父亲、好祖父。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朱元璋整治了一干老臣,却最终是自己儿子推翻了孙子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