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广是汉朝人。汉景帝和汉武帝两代帝王手下的将军,在汉景帝刘启的年代,李广跟随周亚夫一起平定了“七国之乱”开始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了雁门太守,而在汉武帝开始反击匈奴时李广就成为了汉军的先锋,但是比较可惜的是李广的运气不太好,好几次作为先锋,却是无功而返,最终愤而自杀,就下了李广难封的悲剧。
唐代诗人王维曾经写了一首诗,名字叫做《老将行》,它叙述了飞将军李广的经历。李广一生东征西战,功勋卓著,结果却落得个“无功”被弃、不得不以躬耕叫卖为业的可悲下场。边烽再起,他又不计恩怨,请缨报国。王维讽刺了汉朝统治者的赏罚蒙昧, 冷酷无情,歌颂了老将的高尚节操和爱国热忱。
刘邦死后,汉惠帝、吕后、汉文帝、汉景帝、一直到汉武帝初期,都是采取的这一套,花钱买和平的政策。毕竟,面对冒顿单于公然向吕后求婚示爱这种奇耻大辱,汉朝都是本着“以和为贵”的原则隐忍了下来。对匈奴的隐忍政策,也就意味着没有打仗可打。
李广出身名门,他十多岁就开始了戎马生涯,那时正值汉文帝在位时期,匈奴在汉朝叛徒中行说的唆使下,对汉边境进行了疯狂大骚扰。汉文帝只得征兵守边疆,以阻止和抵挡匈奴大军的入侵。
当时,李广选择了从军,因为他射术非常高明,在边疆射杀入犯的匈奴士兵最多,所以,李广名声大震,被汉文帝垂青。他先是被封为郎中,秩六百石,不久又被封为骑常侍,秩八百石。
根据《史记》《汉书》的记载,汉武帝时期匈奴的大规模入侵共有15次。这些入侵的特征是:万人以上规模,每次杀掠数千人。粗略估计,汉武帝在位的45年间,约有1.4万边境平民被“掠杀”,平均每年300多人。300多人是什么概念?汉朝每年死于斗殴凶杀的人数都要远超这个了吧?这就引出一个疑问:这种损失,至于促使汉武帝下定决心,发动几十年的大规模战略进攻吗?
借助出土的大量汉简,我们得以一窥汉代边郡地区的日常。这其中,就有不少记载了汉匈战事,最突出的特点是:与史书中动辄“万骑”的规模不同,汉简中所反映的汉匈战争的规模实在太小了。比如这几条记录:“虏可七九骑入卅井辟非燧”“虏可八十余骑从塞外驰来”“胡虏卅余骑犯塞”“见虏三四百骑”“虏可二百余骑”。多不过三四百,少则几十,与“万骑”的数量差的有点多。
正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后世两千年来将“李广难封”的原因归结为他生不逢时。然而,历史的真相永远是复杂的,造成李广没有建立重要军功的根本原因,真的能用一句“生不逢时”来概括吗?实事可能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