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雍正的名声差的原因:恰克图条约,不连斯奇条约,割地赔款。杀爹逼死母亲杀儿子杀兄弟,二十几个兄弟快被它杀光,最后炼丹吃药把自己吃死了。虽然雍正备受争议,被人描述为心理阴暗,性格残暴,心狠手辣。但是,不能否认雍正是一位好皇帝。
雍正是中国历史上争议最多的皇帝之一。在历史上雍正可以说一位明君,治理国家的能力很强。但是雍正总是被人描述为心理阴暗,性格残暴,心狠手辣,雍正何以这么不受人待见,以至于在历史上留下了暴君的名声呢?我们可以把原因分为外部和内部两大类。
外部原因
雍正继位后,八阿哥集团既无奈失望,又极度愤恨。他们开始编造故事四处宣扬,说雍正的皇位是从弟弟十四阿哥那抢来的,得位不正。十四阿哥本人更是心态失衡,回京后见到雍正,拒绝向新军下跪,场面几乎失控。对此,雍正当然不能容忍。
待坐稳皇位就开始收拾反对者。他让十四阿哥给康熙守灵,其实就是软镜。对,在背后支持十四阿哥的八阿哥集团更是严厉惩处。雍正把他们开除出宗室,并将八阿哥改名阿齐纳,九阿哥改名塞斯黑,意思是连猪狗都不如的畜,可见他的愤恨。
尽管如此,八阿哥集团编造的流言已经传到了民间,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老百姓总是对宫廷秘闻津津乐道的。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邪乎,已经无法静止。
除了普通人,士绅当中也有不少人热衷于传播这类丑闻。这同他们对雍正的态度有关。雍正推行的一些政策,对朝廷和百姓有利,却损害了相当一部分士绅的利益。就拿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来说。
本来读书人只要考取功名,就可以免除劳役,不用纳粮。这是朝廷赋予士绅的特权。雍正登基后规定,不管你有没有公民,都要服劳役,交公粮,这相当于触动了士绅阶层的根本利益。但是用于雍正的强硬手段下,他们不敢在明面上发抗。
于是就在私底下传播宫廷丑闻,以此发泄怨恨还是可以的。这也是雍正继位问题屡禁不止,反而成为全社会八卦话题的重要原因。
内部原因
当然,雍正招人怀疑也与自身的行为处事有关,也就是内部原因。这里主要讲两件事情。
第一件,诛杀有功之臣
首先倒霉的是年羹尧。年羹尧牵制十四阿哥的大军,保障了雍正顺利继位。此后,他接任抚远大将军一职,平定青海,即为边疆稳定做出贡献,也给雍正争了光。
雍正激动之余,说出了你是朕的恩人的话。一时间,年羹尧成为皇帝的大红人,满朝文武都来攀附年羹尧,也是志得意满,越来越放肆。随即风云突变。
雍正三年年底,雍正以大逆不道、贪赃枉法等罪名罢免年羹尧一切职务,赐其自尽。一代名将就这样从巅峰跌落谷底。
紧接着倒霉的是隆科多。雍正五年,隆科多因结党营私等罪名遭到抄家囚禁的惩处,不久即病死狱中。如此对待功臣,不免令人怀疑,雍正是在杀人灭口、掩饰篡位的事实。
历史上杀功臣一直以来都是那些专制君主的惯用手段。雍正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所谓功高震主,功臣的贡献越大地位越高,就可能对皇权产生威胁。中国历史上因此而被杀害的功臣、名将数不胜数。雍正的做法虽然残酷,但并不稀奇,不能构成他杀人灭口的证据。
第二件,发布和撰写《大义觉迷录》
雍正六年,湖南秀才曾静策动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被岳钟琪告发。经过查实,曾静的反清思想源自其老师已故的浙江名儒吕留良。
雍正决定赦免曾静,以示宽仁。把吕留良的遗体挖出来示众,以儆效尤,这个案子就这样算结案了,不过有个事儿,雍正耿耿于怀。
曾静在煽动岳钟琪的言论中,罗列了雍正的种种罪状,包括谋杀父亲、逼死兄弟、杀害功臣等。雍正感到连曾静这样的秀才都能听得到那么多的传言,可见对自己不利的言辞已经流传到了何等地步。为澄清真相,他亲笔撰写了《大义觉迷录》。
只可惜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么一来,大家都认为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人们就更有理由相信雍正确实是因为心虚所以要狡辩。而且在雍正的授意下,朝廷大量印发《大义觉迷录》,反倒让更多人知道了夺嫡之争,并衍生出了更多离奇的故事。
于是,一本为澄清事实而发行的书演,变成了集体八卦的魔幻现场。雍正继位的合法性反而越来越说不清。
后来乾隆继位后,立刻将《大义觉迷录》全部收回销毁,因为他明白,让往事彻底沉默,没有人提起才是维护雍正名誉的最好办法。然而,一切都是徒劳,关于雍正继位的种种讨论和阴谋说早已在民间流传开来。
虽然雍正备受争议,被人描述为心理阴暗,性格残暴,心狠手辣。但是,不能否认雍正是一位好皇帝, 在他治下为民,百姓能解决温饱问题,不用担心没饭吃。在他的治下,百姓生存的机会远大于历史大多数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