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代的陶塑因为颜色丰富而被称为“三彩”,这些颜色包括翠绿、浅绿、蓝色、黄色、棕色、白色等等。唐三彩,随丧葬礼仪而诞生,做为冥器陪伴逝者长眠土中,经过时间和泥土的洗礼,将盛唐气韵包裹上浓厚历史气息呈现在我们眼前。
唐三彩之名想必大家都是听说过的,它指的是盛行于唐代的多彩铅釉陶器。唐三彩造型多样、色彩缤纷,各类三彩俑栩栩如生,显示出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品位。
那么我们说的唐三彩,具体指的是哪三彩呢?
唐三彩是唐代彩陶的总称,而其中的“三”,并不是指三种颜色。实际上,在古代汉语中,人们常用“三”、“九”等的数字来虚指,表达“多”的意思。
像我们现在常用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俗语中用到的“三”,也不是明确的指三个人,而是总括性的代表着“多数”的义项。
那么回到唐三彩,唐代的陶塑因为颜色丰富而被称为“三彩”,这些颜色包括翠绿、浅绿、蓝色、黄色、棕色、白色等等。为什么唐代时期的陶器能有如此缤纷的色彩呢?
这是因为,唐三彩作为低温釉陶器,是以白色粘土为胎料,用含铁、铜、锰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的着色剂烧制而成的。
这些不同的矿物质经过烧制,能呈现出红、绿、褐、黄、蓝等不同的颜色。釉中含有铅化合物作为基本熔剂。铅的熔点低,会在在烧制过程中带动釉料流动,各种颜色相互混合,唐三彩的颜色就更加缤纷。
在早期考古中出土的陶器中,含有红、绿、白三种颜色的人俑及动物俑相较更多,因此,也有人将唐三彩的三彩定义为“红、绿、白”三色。
唐三彩作为中国陶瓷史上不可或缺的珍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人文价值。
从艺术价值上来讲,唐三彩的线条自然流畅,风格典雅,是将唐代的文学艺术、绘画。陶瓷技术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从文化角度上来说,唐三彩也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它反映了唐代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风貌,体现了唐代时期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