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生平简介?(周瑜简介)

2023-05-28 16:28:12 旅游攻略 投稿:心吃心

周瑜简介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吴四英将之一位,庐江舒城人。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孙策。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任水军都督。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后,也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孙权西征黄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目标直指江东,孙权战和未定。周瑜及时从鄱阳湖赶回,正确分析了曹操远来的种种弊端,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周瑜身为水军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毒箭,但还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随后周瑜割长江南岸给刘备,但刘备至京口见孙权,要求得到整个荆州,孙权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养伤,在生病期间周瑜提醒孙权要提防刘备。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孙权闻讯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灵柩回柴桑。

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轻的周瑜。但周瑜并不与程普计较,最后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到宋代时,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这一点从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就可以看出。但到了元代以后,人们就逐渐对周瑜进行丑化,至到《三国演义》成书时,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了。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刘备的关系,周瑜一方面主动割长江南岸地给刘备,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交行为;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刘备的枭雄本色,不愿刘备一天天壮大,因此上书孙权,要求孙权将刘备软禁在京口(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美人计的由来,但其实周瑜本人并未施美人计,孙尚香也是由孙权主动嫁给刘备的),但孙权不愿。在对刘备一方的态度上,周瑜和鲁肃采取了完全不同的 *** ,周瑜是激进派,而鲁肃则眼光看得更远。遗憾的是,千百年之后,这两个人都成为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亮的垫背人,周瑜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而鲁肃则变成了一个老实得笨得出奇的人.

周瑜生平简介?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汉太尉之职。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欢迎大家阅读。

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借故脱离表术归取江东之时,周瑜即由丹杨***今安徽宣城***其叔父处率兵迎策,帮助孙策渡江东下,击败当时的杨州刺史刘繇,为孙策平定江东起了重要作用。当时周瑜年方21岁。周瑜跟孙策同年,早先孙策父亲孙坚起兵讨董卓迁家至舒县时,周瑜曾空出自家的一所大宅院让给孙策居住,两人交情十分深厚。所以当孙策归取江东时周瑜前往相助,孙策对此非常高兴,对周瑜说能得到你的帮助,事业一定能成功了。

孙策击败刘繇后已有数万人马,认为平定吴郡、会稽郡已不成问题,让周瑜回去与叔父共同镇守丹杨,不久袁术派他的堂弟来代替周瑜叔父做丹杨太守,周瑜便和他叔父来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寿春是当时盘踞江淮的大军阀袁术的老巢,袁术看中了周瑜,想要任命周瑜为部将。周瑜认为袁术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借故离开寿春,于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回到吴郡孙策身边。孙策亲自前去迎接,并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官职。当时孙策本身也只是个身份,这个中郎将是孙策私自署置的,其地位次于。当时周瑜为24岁。

年纪轻轻的周瑜,一到东吴便被封为中郎将,吴郡的人都称呼他为周郎。孙策因为周瑜是庐江郡人,在那里很有威望,于是派他到庐江郡驻守长江下游的重要渡口牛渚***位于今安徽当涂县北,又名采石***,后又兼任春谷***今安徽繁昌县西南***。不久,孙策想夺取荆州,任命周瑜为中护军***与中领军同为重要军事长官***,兼江夏太守***实际上此时的江夏郡为刘表所有,孙策任命周瑜此职意在进讨江夏取荆州***。周瑜随孙策取荆州攻克皖县***今安徽潜山县***,得到汉末大臣桥公***桥玄,官至太尉***两个女儿。桥公二女皆天姿国色,有倾城之貌。孙策自己娶了大桥,周瑜娶了小桥。接着又攻下寻阳***今湖北黄梅县西南***,并进讨江夏郡,但未能得手。在回兵之时向南平定了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孙策从豫章郡中分出,治所在今江西吉安西南***两郡,周瑜留下来镇守庐陵郡的巴丘***今吉安市北的峡江县***。

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到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刺身亡之前,周瑜在汉末军阀割据混战之初即崭露头角,成为帮助孙策奠定江东基业的之一功臣。孙策其时已据有丹阳、吴、会稽、庐江、豫章、庐陵六郡,其中只有征取吴郡、会稽郡时周瑜未参与,但也有他的功劳,因为若不是他协助孙策渡江,打败扬州刺史刘繇,吴郡、会稽就不可能为孙策所得。

当周瑜名震江东成为孙氏政权开国元勋之时,诸葛亮还远远没有出道。孔明14岁那年***公元194年***,离家随其叔父去豫章任太守,逢变故又随叔父到荆州投靠刘表。17岁时***公元197年***叔父病故,孔明转到襄阳以西20里的隆中***当时隆中属荆州南阳郡***定居,开始过起长达十年的隐居生涯。所以当周瑜协助孙策开创江东***长江以南苏、浙、皖一带***基业之时,诸葛亮正在流寓和躬耕吟读之中。此时的瑜、亮自然无法相比,也不好去比。瑜、亮的真正相比要从公元207年冬诸葛亮出山之后才能谈起。

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遇刺后不治身亡,孙权承父兄之业继为江东之主。周瑜由巴丘率兵赴吴奔丧,遂留吴***今江苏苏州***,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一同执掌军政大事。其时,孙权才19岁,周瑜尽心辅佐,为树立孙权威望和巩固六郡作出了很大贡献,并击败了刘表江夏太守黄祖对柴桑***今江西九江***的进攻。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孙权再次讨伐黄祖,周瑜为前部大督***先队部队的统帅***,率诸将取得了击刺黄祖的重大胜利。征讨黄祖后,周瑜受命镇守鄱阳***今江西波阳县,鄱阳湖东侧***。

其年农历七月,曹操南取荆州,曹、刘、孙三方围绕荆州归属展开全面争夺,随后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在赤壁之战过程中,诸葛亮方与周瑜各展才能,但唱主角的是周瑜,孔明只是个配角,所起作用无法跟周瑜相比。 在促成孙、刘结成联盟共同抵抗曹操方面,诸葛亮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这只是属于赤壁之战前的外交斡旋,而且就是在外交斡旋上,东吴鲁肃所起的作用比孔明要更大一些。是鲁肃促成了刘备东下联吴抗曹之后,才有孔明智激孙权联刘抗曹之事。诸葛亮在曹操大军东下的紧要关头,赴吴劝说尚在犹豫之中的孙权联刘抗曹,首次实地展示了他的智慧才能,这是历史所充分肯定的。但此时的诸葛亮毕竟刚出山,年纪又轻,名声不大,加之当时刘备方面力量薄弱,需要依靠东吴的帮助,孙、刘联合抗曹的主导方面是东吴,刘备集团处于从属地位,孔明所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周瑜则不然,从决策到军事行动都是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

当时,曹操取得荆州后由江陵沿江东下,水陆并进,声势浩大。曹操致信孙权,扬言“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会猎于吴。”这是玩的外交辞令,意思是劝孙权早早归顺。孙权得书让郡臣传阅,东吴群臣莫不震惊失色,张昭等都主张迎降,独鲁肃悄悄跟孙权说,主张迎降的都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该听从,建议孙权迅即召回周瑜。周瑜从鄱阳归还后,严辞驳斥投降派,力主抗曹,并向孙权分析曹军实际兵力和弊端,促使孙权最后作出了联刘抗曹的决定。这就是说,在促成孙、刘联合抗曹方面,鲁肃、诸葛亮、周瑜都发挥了各自的作用,而促使孙权下决心抗曹起关键作用的是周瑜。也只有周瑜出来鲜明表态,才压得住以张昭为首的投降派。周瑜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他的政治头脑非一般人所比。

在军事行动方面,周瑜既是吴军都督,又是联军统帅,是赤壁之战的指挥者,而诸葛亮只是参与者。孙刘联军所以能取胜,固然有多种原因,功劳不是哪一个人能独享的,但作为主帅的周瑜,无疑是赤壁破曹的之一功臣。要说第二功臣,应是黄盖。因为诈降、火攻是他提出的,并在周瑜指挥下,由他具体实施的。诸葛亮在这次战役中到底发挥了哪些作用,史无所载。诸葛亮本传只是记述他与吴军一起出发,到刘备处后与东吴方面“并力拒曹公”。《演义》里,孔明在赤壁之战中非常活跃,神计妙算莫出其右,又是用奇谋草船借箭***其实是孙权后来在合肥与曹军对抗时所为***,又是七星坛祭天借东风,连用火攻也有了他的份,好象成了破曹的关键人物,只是所有这些描述仅是文学创造而已。

周瑜当时肩负统帅重任,治军严整,令刘备也肃然起敬。当刘备从樊口往见周瑜,得知周瑜只率领了三万人马时,提出叫鲁肃等前来一起商议。周瑜说他接受了军令,不得随意委托人 *** ,如果你要见鲁肃,改日可以去拜访。一番话说得刘备既惭愧又高兴,高兴者就因为看到周瑜治军的整肃。曹操兵败后,曾致信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江表传》***。这是曹操要面子的说法,也反衬出周瑜是赤壁之战的主要功臣。

周瑜是个怎么样的人

《三国演义》把周瑜描绘成心胸狭窄、妒贤忌能的典型,当他一发现诸葛亮的才智超过自己,便想方设法谋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后快,结果他的计谋被诸葛亮一一识破,自己反中了诸葛亮的谋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气得吐血身亡,临到绝命之时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长叹。小说对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战前后一连串的斗智、斗法写得丝丝入扣,极为生动,从人物塑造的角度讲是相当成功的,但从历史的真实性讲,则全属子虚乌有,纯粹是小说家的文艺创造。

历史上的周瑜,当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气周瑜”的任何蛛丝马迹。若从周瑜与孔明在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们俩在赤壁之战前后的政治地位、历史作用看,真正的赢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才华横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实际上远远盖过了初出茅芦的孔明。

周瑜生平简介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汉末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汉太尉之职

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周瑜时年二十四岁,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

瑜、孙策攻破皖城,得到桥公两个女儿,皆国色天姿

孙策自娶大乔,周瑜娶小乔

公元206年(建安十一年),周瑜率孙瑜等讨伐麻、保二屯,斩其首领,俘万余人

江夏太守黄祖遣部将邓龙率数千人进攻柴桑,周瑜率军反击,俘虏了邓龙

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孙权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西蜀的方案,但在周瑜赶回驻地江陵,准备出征的路上时得了重病,最终卒于巴丘,时年三十六岁

三国演义中周瑜的简介?

周瑜,生于公元一七五年,死于公元二一○年,东吴大将

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访庐江东南)人

出身官宦之家,仪表英俊,聪颖过人,多谋略,人称周郎

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任大都督

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吴蜀联合,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名传华夏

后进取南郡时,被曹仁的伏兵射伤

为人器量狭小,阴狠刻毒,见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处处加以暗算

后被诸葛亮三次激怒,箭疮发作而死

【周瑜简介】周瑜的家族与家庭

【周瑜简介】周瑜的家族与家庭

周瑜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关于其家族和家庭问题的研究目前还比较薄弱,本文试作一些探讨。

周瑜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根据《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记载:“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并参考《后汉书》卷四五《周荣传》:

周荣字平孙,庐江舒人也。肃宗时,举明经,辟司徒袁安府。安数与论议,甚器之。及安举奏窦景及与窦宪争立北单于事,皆荣所具草。……自郾令擢为尚书令。出为颍川太守,坐法,当下狱,和帝思荣忠节,左转共令。岁余,复以为山阳太守。所历郡县,皆见称纪。以老病乞身,卒于家,诏特赐钱二十万,除子男兴为郎中。

可知周瑜的家族非常显赫,从章帝晚年周荣开始步入政坛,到东汉后期周景、周忠皆任太尉,长达百余年而不衰。

周荣就是周瑜的高祖父,也是正史记载周瑜家族能够追溯的最早先人。从周景乃周瑜的从祖父看,周瑜的祖父和周景是从兄弟,即堂兄弟。《尔雅》卷四《释亲》:“兄之子,弟之子,相谓为从父弟。”故周瑜的曾祖父与周景之父即周兴乃亲兄弟也。史载周兴被赞誉为“孝友之行,著于闺门”,按照“兄友弟恭”的说法,亦表明了周兴还有弟弟。故周兴实际是周瑜的伯曾祖父,而周荣则至少应有长子周兴和周瑜的曾祖父两个儿子。明人解缙曾经臆断:

世皆曰乌东系出公瑾,而不知公瑾何以有后于乌东。彼不知读史者指公瑾为都乡侯,有以公瑾为汉周景从孙,以忠为太尉,以异为洛阳令,则又读史《三国志》误之也。瑜实景孙,而陈寿以为从孙,忠非太尉而曰太尉,洛阳令晖也而以为异,且晖、异遇害 董卓 而陈寿亦不知,故曰寿误之也。

但无论是从《后汉书》的记载看,还是从《三国志》的史料来源看,此说均不足为凭。

周兴乃是史书所记载周瑜家族的第二代。他在周荣去世后被和帝“除为郎中”,在安帝时因尚书陈忠的推荐被拜为尚书郎。《后汉书》卷四五《周荣传》:

兴少有名誉,永宁中,尚书陈忠上书荐兴曰:“臣伏惟古者帝王有所号令,言必弘雅,辞必温丽,垂于后世,列于典经。……臣窃见光禄郎周兴,孝友之行,著于闺门,清厉之志,闻于州里。蕴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典》之策,无所不览。属文著辞,有可观采。尚书出纳帝命,为王喉舌。臣等既愚,而诸郎多文俗吏,鲜有雅才,每为诏文,宣示内外,转相求请,或以不能而专己自由,辞多鄙固。兴抱奇怀能,随辈栖迟,诚可叹惜。”诏乃拜兴为尚书郎。卒。兴子景。

虽然尚书郎的官职不大,仅为四百石,但它处于东汉的权力中枢,还是颇受世人看重的。从现有史料来看,周兴最有影响的事迹,就是和同事张衡一起讨论并建议改革历法。他们主张采用《九道法》,曾引起公卿百官的大讨论。而周兴的弟弟——周瑜的曾祖父,则没有留下记载。

周荣的家境应比较殷实,并接受过良好的私学教育,这从他被“举明经”的记载可得到证实。而能够被司徒袁安所辟,则说明其名声已经传到了京城。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周兴亦“少有名誉”,周景“少以廉能见称,以明学察孝廉”。因此,和东汉许多显赫的大家族皆标榜“儒宗”一样,“通经入仕”也成了周氏家族的特色。仅就周兴而言,陈忠便赞誉他“蕴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典》之策,无所不览”(李贤注云:“伏羲、神农、黄帝之书曰《三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曰《五典》也。”)。而在担任刺史、郡守和进入朝廷后,更通过大量举荐人才并打击宦官势力来扩大其个人和家族的影响。周景就是一例。

景字仲飨。辟大将军梁冀府,稍迁豫州刺史、河内太守。好贤爱士,其拔才荐善,常恐不及。每至岁时,延请举吏入上后堂,与共宴会,如此数四,乃遣之。赠送什物,无不充备。既而选其父兄子弟,事相优异。常称曰:“臣子同贯,若之何不厚!”先是司徒韩演在河内,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曰:“我举若可矣,岂可令积一门!”故当时论者议此二人。

后为豫州刺史,辟汝南陈蕃为别驾,颍川李膺、荀绲、杜密、沛国朱寓为从事,皆天下英俊之士也。

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也。……祖父基,广陵太守。父肃,东莱太守。玄少为县功曹。时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因伏地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案其奸。景壮玄意,署而遣之。

陈翔字子麟,汝南邵陵人也。祖父珍,司隶校尉。……察孝廉,太尉周景辟举高第,拜侍御史。

景后征入为将作大匠。及梁冀诛,景以故吏免官禁锢。朝廷以景素著忠正,顷之,复引拜尚书令迁太仆、卫尉。六年,代刘宠为司空。是时宦官任人及子弟充塞列位。景初视事,与太尉杨秉举奏诸奸猾,自将军牧守以下,免者五十余人。遂连及中常侍防东侯览、东武阳侯具瑗,皆坐黜。朝廷莫不称之。视事二年,以地震策免。岁余,复代陈蕃为太尉。建宁元年薨。以豫议定策立灵帝,追封安阳乡侯。[14]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为什么周氏会逐渐成为一个全国瞩目的显赫家族。

此外,根据《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周瑜的父亲即周异和周尚乃是从(堂)兄弟,二者的父亲为亲兄弟,因而周瑜的曾祖父亦至少应有两个儿子。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周瑜的父亲、堂伯(叔)做过地位较高的洛阳令、丹杨太守,但和其再从兄弟即远堂或疏堂兄弟周崇、周忠相比,却显然要大为逊色。《后汉书》卷四五《周荣传》:

(周景)长子崇嗣(安阳乡侯),至甘陵相。

中子忠,少历列位,累迁大司农。忠子晖,前为洛阳令,去官归。兄弟好宾客,雄江淮间,出入从车常百余乘。及帝崩,晖闻京师不安,来候忠, 董卓 闻而恶之,使兵劫杀其兄弟。忠後代皇甫嵩为太尉,录尚书事,以灾异免。复为卫尉,从献帝东归洛阳。

这大致说明了史书为什么没有记载周瑜祖父、伯(叔)祖父和曾祖父的原因,也暗示了周荣长孙及其少弟等支系被失载的缘由。他们很可能都未曾仕宦。

再从家庭来看,周瑜的父亲应死得较早。根据前揭《周瑜传》记载,周异曾做过洛阳令,但时间估计不长。因为到周瑜长成少年时,他和母亲都显然住在老家舒县,而且也没有关于周异的任何记载。例如:

(孙)坚为朱所表,为佐军,留家著寿春。(孙)策年十余岁,已交结知名,声誉发闻。有周瑜者,与策同岁,亦英达夙成,闻策声闻,自舒来造焉。便推结分好,义同断金,劝策徙居舒,策从之。

初,孙坚兴义兵讨 董卓 ,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此即证明了少年周瑜的成长应基本都在舒县。且很有可能,正是由于父亲的去世,年仅“十余岁”的周瑜才能够自作主张地去寿春访友。否则的话,周瑜要“推道南大宅以舍策”也应该先向父亲请示,“拜母”[18]的时候也更应该“拜父”,可见此前周异当已经过世。

根据《周瑜传》,周瑜还至少有一个哥哥。“瑜兄子峻,亦以瑜元功为偏将军,领吏士千人。峻卒,全琮表峻子护为将。”但这个哥哥既没有做官的记载,也似乎没有和周瑜一家住在一起,或者虽住在一起,但地位较低,并没有发言权,因而他和周瑜很可能不是一母所生。

至于周瑜的婚姻情况,今天只知道周瑜曾娶过小乔。如《周瑜传》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注引《江表传》亦云:“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亦足为欢。’”但必须强调,这个小乔并非周瑜的正妻或夫人。首先,孙策和周瑜娶大小乔时年龄都已24岁,作为军阀和将军,他们的身边不可能没有女人。据《三国志》记载,孙策有一子三女,即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其次,大乔和小乔实际都是被强抢的民女,她们都仅仅是孙策和周瑜众多妻妾中的一员。可以说,她们的婚姻与汉光武帝刘秀强娶阴丽华如出一辙。《后汉书》卷一上《皇后纪上》:

光烈阴皇后讳丽华,南阳新野人。初,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更始元年六月,遂纳后于宛当成里,时年十九。

第三,孙策和周瑜迎娶二乔,《周瑜传》用的都是“纳”字,而“纳”的意思通常就是纳妾。事实也正是如此。以孙策为例,他娶的大乔就根本没有被视之为妻。在详细记载孙策和吴国嫔妃的《三国志》卷四六《吴书·孙破虏讨逆传》、卷五《吴书·妃嫔传》中,实际都没有一字提到过大乔,更不用说称妻或夫人了。在《周瑜传》和其他史书中,也没有关于小乔家庭地位的记载。故无论大乔,还是小乔,她们在结婚后都不可能是正妻或夫人,而只能是妾。

关于周瑜的子女,《周瑜传》记载有二子一女。“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徙庐陵郡。”从这段史料来看,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与小乔有关,也无从查证这二子一女的生母是谁(孙策有一子三女,其生母亦无从查证)。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在周瑜的婚内性生活中,绝不仅仅是小乔一人。

附:周瑜家族世系图

说明:周崇为周景“长子”,周忠为“中子”,则周景还应有“少子”,故至少应为兄弟三人——他们都是周瑜的再从父。又,周忠有子周晖兄弟,和周瑜是三从兄弟,即族兄弟,后皆为 董卓 所杀。而周尚则为周瑜从父。从年龄和身份来看,如果不存在生殖疾病问题,周崇、周尚和周晖兄弟等也应该是有儿女的,惟史书阕载而已。

三国演义中周瑜的简介?

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

东汉末年东吴集团将领,著名军事家

汉族

美姿容,精音律,长壮有姿貌,多谋善断,心胸宽广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

后图进中原,不幸因病早逝,于建安十五年卒于巴丘,年仅36岁

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于袁术麾下初崛起时曾随之扫荡江东

后来回去镇守丹阳

袁术心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

其后设法投奔孙策,为中郎将,孙策相待甚厚,又同时迎娶有“国色”之称的小乔,成为连襟

育有两子周循、周胤,一女嫁与太子孙登

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为中护军,执掌军政大事

赤壁大战期间,力主拒曹,而指挥全军在乌林迎击曹军取得胜利

赤壁大战之后,周瑜谏议孙权将刘备安抚在吴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孙权未采纳

孙权后来采纳周瑜的谏议,拟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然后消灭曹操,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

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

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

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三国大将周瑜简介 历史上周瑜是怎么死的

周瑜人物生平简介

周瑜字公瑾,扬州庐江郡舒县人。孙策的结义兄弟,在孙策占领江东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擅长观察天象水势,被称为“水战无人能敌”。

曾用计牵制袁术和刘表,令两方和江东各势力互斗,施计不费兵力取下东安,让孙家轻易收复江东各郡。在攻取庐江郡时,利用暴雨使三万尸体顺长江洪流东去,令下城风声鹤唳,尸体屯积下游。其后为避免疫病,庐 *** 守刘勋被逼出城,周瑜令吕蒙用兵以寡敌众大败刘勋,夺得庐江。赤壁之战统领孙军与曹军于水上决战,设计连败荀攸的水军和贾诩的陆军。

周瑜无扶汉之心,且所作所为只为使孙家卷土重来,连玉玺也可当为筹码,所以诸葛亮不喜与之为伍。又因长相酷似司马懿,甚至曾被太史慈及其家仆误认。统兵之能获水镜先生评为最强,却不擅长内政。在八奇中只有他与袁方是武将出身。

在正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借故脱离表术归取江东之时,周瑜便从丹杨(今安徽宣城)和叔父一起率兵接应孙策,帮助孙策渡江东下,击败当时的杨州刺史刘繇,为孙策平定江东起了重要作用。当时周瑜年方21岁。

周瑜跟孙策同年,早先孙策父亲孙坚起兵讨董卓迁家至舒县时,周瑜曾空出自家的一所大宅院让给孙策居住,两人交情十分深厚。所以当孙策归取江东时周瑜前往相助,孙策对此非常高兴,对周瑜说能得到你的帮助,事业一定能成功了。

孙策击败刘繇后已有数万人马,认为平定吴郡、会稽郡已不成问题,让周瑜回去与叔父共同镇守丹杨,不久袁术派他的堂弟来代替周瑜叔父做丹杨太守,周瑜便和他叔父来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寿春是当时盘踞江淮的大军阀袁术的老巢,袁术看中了周瑜,想要任命周瑜为部将。周瑜认为袁术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借故离开寿春,于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回到吴郡孙策身边。孙策亲自前去迎接,并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官职。当时孙策本身也只是个将军身份,这个中郎将是孙策私自署置的,其地位次于将军。当时周瑜为24岁。

年纪轻轻的周瑜,一到东吴便被封为中郎将,吴郡的人都称呼他为周郎。孙策因为周瑜是庐江郡人,在那里很有威望,于是派他到庐江郡驻守长江下游的重要渡口牛渚(位于今安徽当涂县北),后来又兼任春谷(今安徽繁昌县西南)县长。

周瑜随孙策取荆州攻克皖县(今安徽潜山县),得到汉末大臣桥公桥玄的两个女儿。桥公二女皆天姿国色,又有倾城之貌。孙策自己娶了大桥,周瑜娶了小桥。

赤壁之战时,在军事行动方面,周瑜既是吴军的都督,又是联军的统帅,可以说是赤壁之战的指挥者,而诸葛亮只是参与者。孙刘联军所以能取胜,固然有多种原因,功劳不是哪一个人能独享的,但作为主帅的周瑜,无疑是赤壁破曹的之一功臣。要说第二功臣,应是黄盖。因为诈降、火攻是他提出的,并在周瑜指挥下,由他具体实施的。诸葛亮在这次战役中到底发挥了哪些作用,史无所载实际上并没有记载下来。

诸葛亮本传只是记述他与吴军一起出发,到刘备处后与东吴方面“并力拒曹公”。《演义》里,孔明在赤壁之战中非常活跃,神计妙算莫出其右,又是用奇谋草船借箭(其实是孙权后来在合肥与曹军对抗时所为),又是七星坛祭天借东风,连用火攻也有了他的份,好象成了破曹的关键人物,只是所有这些描述仅是文学创造而已。

历史上周瑜到底是怎么死的

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就在周瑜准备赶回江陵的时候,在返回途中得了重病,最后不幸死于巴丘。时年三十六岁。孙权在得知周瑜病死的消息不忍大声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资,然而寿命短促,我还能依赖什么呢?”随后又亲自穿上丧服为周瑜举哀,感动左右。周瑜的灵柩在运回吴郡时,孙权到芜湖亲迎,各项丧葬费用,全部都由国家支付。在孙权称帝后,曾对诸位大臣说:“如果没有公瑾,我是当不上皇帝的。”

标签: # 简介 # 周瑜
声明:犀牛文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