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十日记翻译白话文(扬州十日)

2023-05-28 11:05:21 旅游攻略 投稿:幻想症

什么是扬州十日

分类: 社会/文化 >> 历史话题

解析:

扬州十日是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发生在清军攻破扬州城后对城中平民进行大 *** 的事件。由于当时南明将领史可法对清军的殊死抵抗,在阴历四月二十五日,清军攻占扬州后,在扬州城内进行了 *** 。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所着《扬州十日记》中记载 *** 共持续十日,故名“扬州十日”。

有关扬州十日的记载主要来自《扬州十日记》;但此书长期被清廷禁止无法流通,导致清末以前大部分人对此 *** 事件一无所知。直到清末有心人士将此书由 *** 带回,「扬州十日」事件才广为世人所知,为辛亥革命的成功造就了舆论准备。

据《扬州十日记》所载,清军攻破扬州城后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大肆 *** ,后来仅仅是被收殓的尸体就超过了80万具。不过近年来有人对王秀楚所着《扬州十日记》的部分内容的真实性表示怀疑,提出《扬州十日记》文中存在纰露或自身矛盾的地方,而里面提到的死亡人数也有明显夸大的成分。他们认为,从南明兵力、扬州守军、清军兵力、居民人数等几个主要方面考查,大抵均可说明《扬州十日记》关于清军 *** 至少八十万人的说法应为夸大说法,而真实发生于历史上的,应是屠城五日,杀害约十万人之数。

扬州十日记翻译白话文

扬州十日记翻译白话文如下:

我家住在西城,属于一个姓杨的将领所管辖的区域,其手下官员、士卒等散布于各处。左邻右居都有兵卒进住,我家也住了两个士兵。可是这些军人住在他人家里毫无规矩可言,践踏祸害无所不为,我每天还要供给他们上千的钱币。

时间一长,渐渐的感觉难以为继,不得已与左右邻居商量,一起请他们的杨将领吃顿酒饭。酒席宴间,我强做恭敬不断讨好这位杨将领,终于讨得欢心。这顿饭吃的效果不错,杨将领指示那几个士卒离这儿远点,别再捣乱。

杨将领看来还很喜欢声色之娱乐,会弹琵琶,对我们表示很想找一名高档次的扬州 *** ,更好是当地名妓,以便在军务闲暇之时休息娱乐。由于酒喝得融洽,当天晚上,他又回请我一起喝酒。

扬州十日记简介:

扬州十日又称扬州屠城 。是指史可法率领扬州人民阻挡清军南侵守卫战失败之后,清军对扬州城内人民展开的 *** 。当时幸存者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中和明末史学家计六奇的《明季南略》记载, *** 共持续十日,故名"扬州十日"。

扬州在激烈抵抗后失陷,清兵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几世繁华的扬州城是时"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城中积尸如乱麻" 。扬州居民除少数破城前逃出和个别在清军入城后隐蔽较深幸免于难者以外,几乎全部惨遭 *** ,仅被和尚收殓的尸体就超80万具。

扬州十日的背后原因:清军为何决定大规模 *** ?

要言之,原因有四:

1.清朝入关之初,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矛盾、取消苛捐杂税的措施,使沿途百姓多未进行抵抗。1645年,前明降臣孙之獬因自己受到同僚排挤,向多尔衮建议重新采取剃发易服之策,多尔衮认为此时已占领北京,大势已定,便采纳了这个建议。清顺治二年六月十五日(公元1645年7月8日)多尔衮下令再次颁发“剃发令”,强令异族人剃发易服,其执行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清朝颁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此时恰逢兵临扬州,扬州人在史可法领导下对满人的攻击下的顽强抵抗,惹恼了统帅多铎亲王。

2.扬州地处南北交通枢纽位置,历来得漕运、盐运之利,向称富庶地区,商业繁荣。加之扬州人民自李庭芝、姜才抗清以来就具有深厚的抵抗传统,这次清兵入侵,再一次激起他们反抗热情的高涨。我们不妨读读与王秀楚同时代的诗人靳应升《读邗江〈钱烈女传〉,补诗以吊之》一诗:“烈火不受尘,高云不受滓。此身能不辱,虎狼莫敢视。哀此闺中秀,珍重全一耻。忆初引决时,长跪泪如此。问我军如何?鼓哑城东圮。此时知尽节,必吾相国史。弱质虽非男,未忍蹈犬豕。不死不成人,一死良不悔。从容裁大义,弃身如弃屣。老亲苦无儿,宁复顾甘旨。日月照其魂,洁比邗江水。”据此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史可法领导的抗清斗争得到扬州人民怎样的响应与支持。

对于如此英雄的城市,对于如此富庶的地区,满人破城后,不杀百姓不足以解恨,不抢夺财物不足以中饱私囊。所谓“勿杀无辜,勿掠财富,勿焚庐舍”的誓约,早已成为一纸空文,聊欺后世而已。

3.清兵攻城付出惨重代价,有扫垢山(骚狗山)的尸体丛葬为证,有三个将领、一个贝勒的阵亡为证。由此而引起对城中百姓大 *** 的报复。

4.为进军江南,对当地不服的异族进行镇慑。清兵攻克南京后,多铎在《谕南京等处文武官员人等》的布告中,就露骨地宣称:“昨大兵至维扬,城内官员军民婴城固守,予痛惜民命,不忍加兵,先将祸福谆谆晓谕。迟延数日,官员终于抗命,然后攻城屠戮,妻子为俘。是岂予之本怀,盖不得已而行之。嗣后大兵到处,官员军民抗拒不降,维扬可鉴。”这等于是一份扬州大 *** 的命令。

事实上,清兵大 *** 并未迟延数日,诸多史乘说:“从破城之日起,豫王就下令屠城。”不仅是戴名世一人所记。多铎收了徽商汪氏兄弟30万金的巨额贿赂,却未答应他们“勿杀无辜”的请求。顾炎武所记的多铎在南京执法严,不过是对那些抢了财物不向他上交的士兵执法严,其时江宁县就在多铎的掌握之中,抢掠南明皇宫内的各物多半为贵重宝物,岂容士兵独吞私没?所引顾炎武的记载,并不能证明豫王在扬州严于执行“勿杀无辜,勿掠财富,勿焚庐舍”的法令。

虽说,大 *** “凡七日乃止”,但《扬州十日记》记为“十日”,并没有错,封刀令并没有及时止住 *** 。与王秀楚同时代的诗人吴嘉纪《挽饶母》诗也说:“忆惜荒城破,白刃散如雨。杀人十昼夜,尸积不可数。”另一个与王秀楚同时代的诗人顾炎武也有诗说:“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酬朱监纪四辅》)这里用“围”,不用“杀”,是因诗的押韵缘故。

关于扬州大 *** ,除了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有亲历、亲睹的逐日实录,戴名世《南山集》中的《扬州城守纪略》(到现在都被列为禁书)、计六奇《明季南略》等也有简略的记载。《扬州城守纪略》:“初,高杰兵之至扬州也,士民皆迁湖潴以避之;多为贼所害,有举室沦丧者。及北警 *** ,郊外人谓城可恃,皆相扶携入城;不得入者,稽首长号,哀声震地。公辄令开城纳之。至是城破,豫王下令屠之,凡七日乃止。”“亟收公(史可法)遗骸,而天暑众尸皆蒸变,不能辨识,得威哭而去”。《明季南略》:“廿五日丁丑,可法开门出战,清兵破城入, *** 甚惨”。

此外还有各种稗官野史的杂录,当日史可法部下、幕僚的回忆录,有大量的诗篇,以如泣如诉的悲愤文字作诗史;有至今保存完好的 *** 图画,以直观的视觉形象作画史;有同时代扬州人的话本,在歌颂史可法民族气节的同时作扬民遭遇的痛史。

由《扬州历代诗词》所收诗篇,不下50首。如“兵戈南下日为昏,匪石寒松聚一门。痛杀怀中三岁子,也随阿母作忠魂。”(明黄宗羲《卓烈妇》)等等。

充满血腥的《扬州十日记》 满清隐瞒了近三百年

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清兵在多铎的率领下,分兵亳州、徐州两路,向南推进,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满州、青海藏区、 *** 地区,并乘势下宁夏,甘肃,丽江,直至扬州。

四月十九日,明将许定国引多铎师至扬州,扬州被清水陆各军重围。

守将史可法统率军民,坚守孤城,同时,向弘光皇帝求援,弘光不应,扬州告急,四月二十一日,明总兵李栖凤、监军副使高岐凤拔营出降,形势更为危急。史可法等坚守至四月二十五日,终因弹尽粮绝,被清兵攻破。史可法自刎不果而被俘。

在多铎百般的诱降时,史可法斩钉截铁地说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我头可断,而态不可屈”,结果惨遭杀害。史可法的部下在这种情形下,仍率余部继续鏖战,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清军占领扬州后,纵兵屠掠,十日封刀,史称“扬州十日”。

以下翻译自幸存者王秀楚《扬州十日记》的节选。

扬州人王秀楚家住在西城,听外面嘈杂声震天,从门缝向大街张望,但见数十骑明兵自北而南,势如波涌,人群纷纷躲避。

王秀楚家后厅正对着城墙,看到门前的情形是这样,赶紧跑到后厅从后窗向外察看。

原先督镇史可法觉得城上的过道太狭窄,无从安置炮具,就下令在城垛上安放了一块木板,一头搭在城墙上,一头搭在民居上,扩展城宽,放置大炮。这项工程并未完工,率先登城的满洲兵挥舞兵器,白刃乱下,守城兵民互相拥挤,由于城上的过道逼塞,无数人跳上这些临时搭设的木板,匍匐攀援,企图逃上民屋。木板承受不了这重量,纷纷倾覆,人如落叶般坠下,摔死的有十之八九。侥幸跑上了民屋顶上的人,在屋顶上奔走,足蹈瓦裂,铿然作响,声如同剑戟相击,又象雨雹挟弹,四应不绝。

王秀楚一家上下惊骇莫名,顷刻间,客厅、堂室内外以至卧房之中,噼里啪啦的跳下了许多从城墙上攀屋而下的守城兵民,这些人全都惊惶失措地寻觅缝隙和隐蔽之处潜匿。

王秀楚急得连声呵斥,却无济于事。

屋子里是这样的混乱,门外响起了叩门声。

王秀楚奔向前屋,一开门,原来是邻人相约一起设案焚香迎接满军到来,以示臣服和不作抗拒。

作为一个乱世中的弱小民众,除了这么做,还能怎么样呢?

于是王秀楚回屋换衣服,又在后厅窗上窥视城墙,见到满军队伍比刚才稀疏了许多,或行或止,参差不齐。而满军队全中多拥妇女杂行,看其服色,都是扬州本地女子。

王秀楚机伶伶地打了个寒战,回头对妻子说:“满兵入城,倘有什么不测,你就当自裁以免受辱。”

妻子应允,却涕泣交下,对王秀楚说:“我以前积攒了的私房钱全交给你处置了,瞧情形,我是不可能生在人世了。”

正在此时,邻居进来大叫:来了!来了!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历史事件介绍

扬州十日是于1645年四月发生在多铎统帅的清军攻破扬州城后对城中平民进行了惨烈的大 *** 的事件,那么你了解扬州十日屠城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扬州十日屠城的 历史 事件,希望能帮到你。

扬州十日屠城的简介

民乃国之根本。无论在任何年代,百姓都不希望发生战争,而贤德的君主也不希望发生战事,因为一旦有战事发生,那么首先遭殃的,就是百姓。我国历代王朝的更迭演进史中,都是通过战争使得一代王朝更替为另一代王朝,而每到了王朝更迭的时候,都可能会有惨案发生。秦将白起攻打赵国的时候,在长平之战中,屠城坑杀了四十万赵国军士。到了清兵攻打南明朝的时候,也发生了大规模的 *** 事件,在扬州,清兵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屠城行动,因而也被称为“扬州十日屠城”,那么有关扬州十日屠城的历史是怎样的呢?

公元1645年,那个时候明朝已经灭亡,清兵已经攻占了中原多地城池,此时他们正南下攻打南明朝的残余势力。到了五月二十日的时候,清兵终于攻破扬州,此时扬州城已经被围困了多日,扬州守将史可法也被处死,当时的清兵将领豫亲王多铎竟然下令开始屠城,扬州十日屠城正是由此开端。天空下着大雨,而清兵在到处抓捕百姓和官兵,进行 *** 。这场 *** 一共持续到五月二十九号,算起来整整是十天,扬州城内已经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清兵也终于停止了他们的 *** ,这就是历史上的“扬州十日”大 *** 。

在经历了当时大 *** 而幸存下来的王秀楚有一本著作叫《扬州十 日记 》,里边清楚地写到了清兵在扬州屠城后城内的情景:堆尸成山,手 *** 叉,血水浸池,池塘填平。当时屠城后的惨景,如历历在目,让人为之震颤。这本《扬州十日记》采用了杂记的形式,如同于一个 笔记本 ,将王秀楚本人所亲见亲闻亲历的事情如实地记录在案,让后人得以目睹当时扬州十日屠城的整个历史事件,不断在鞭策着人们铭记历史,维护民族自尊。

扬州十日的死亡人数

公元1645年,豫亲王多铎已经率领清兵攻占了亳州、徐州等多地城池,到了这年的四月中下旬,扬州也被清兵水军陆军重重围困。扬州的守将名叫史可法,是南明朝有名的忠义将领,他在扬州城已经坚守了很多天,但最终还是被清兵打败,史可法被清兵残忍杀害,扬州城也被占领。清兵占领扬州后,做的之一件事就是屠城,屠城的 命令 是由豫亲王多铎下达的,屠城共进行了十天,历史上称之为“扬州十日”,那么扬州十日死了多少人呢?

清兵攻入扬州城后,首先是进行财富掠夺,他们大规模的搜集金银财宝,然后进行人命 *** ,他们将百姓绑成一团,然后用刀剑长矛乱刺乱打,即使是婴儿妇女,孤寡老人他们也不放过,甚至还用火烧了百姓的房屋。还有一些市民,则成了清兵的奴隶,为他们洗衣服做饭。那些想要逃跑的人,有些是被摔断了腿,有些是被抓住毒打刺杀。藏起里的人,要么被火烧死,要么被清兵抓到然后被杀死。城中的百姓,在烧杀抢掠中被恣意焚烧和砍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十天过后,太阳出来了,而清兵也停止了杀戮,一些和尚开始去整理尸体,然后进行集体焚烧。至于扬州十日死了多少人,据当时幸存的人统计,大约有八十万人在这场 *** 中丢失了生命。

多铎此次下令屠城的原因有四个,一是清兵入关后史可法等人的反抗,使得多铎恼羞成怒,不得不杀人泄愤;二是为了抢夺财物,杀人解恨;三是因为清兵攻城时有所伤亡,所以大 *** 报复百姓;第四便是镇慑那些反抗清兵的 *** ,以便他们更好地统治中原。

扬州十日屠城的时间

公元1644年的一月,李自成建立了他的大顺政权,接着,他率领着众多的起义军攻进了紫禁城,明朝崇祯皇帝自杀而死,明朝覆灭。到了四月,明朝总兵吴三桂放弃归顺李自成的大顺政权,选择了皇太极建立的满清王朝政权,然后在山海关,满清军队在吴三桂的牵引下进军中原,攻占了京师,接下来就开始了满清王朝统治中国的历史。而“扬州十日”正是在满清军队攻入中原之后发生的。

清兵入关后,各地的起义和反抗活动仍旧没有停止,尤其是南方以南明朝为首的政权则更加反对清王朝的统治,无奈之下,清王朝只得派兵远征南方,而南征的将领正是豫亲王多铎。公元1645年,多铎率军攻打扬州城,扬州城的守将是南明朝的将领史可法,此人刚正不阿,英勇不屈。任凭多铎的百般诱惑,史可法都不屈服。但是南明朝的腐败使得史可法一直没能等到援军到来,终于,在这年阳历的五月二十号,扬州城被攻破了,史可法也被清兵处死。为了震慑这些江南百姓,多铎下令开始屠城。刚开始的时候清兵还只是抢夺一些金银财宝,后来就变成了烧杀刀砍,无论是男女老少,统统都不放过。房屋都被清兵拆除烧毁,有的人被火烧死,有的被棒打,被射杀。企图逃跑的人,有的是被摔死,有的是被清兵抓住打死。侥幸活下来的只有少数,还有一些被清兵当做奴隶,为他们洗衣做饭。从五月二十号到五月二十九日, *** 总共持续了十天。十天之后,那些和尚开始为死去的人处理和烧毁尸体。

扬州十日是在公元1645年五月份发生的大规模清兵 *** *** 的屠城事件,是清王朝掠夺中原土地、加强其统治的罪恶行径,是外族侵略中国土地、残杀中国人民的黑暗历史。

猜你喜欢:

1. 关于民族英雄的故事10个(2)

2. 古代传说神话故事

3. 历史像条棉被阅读练习及答案

4. 辛亥革命相关历史事件

多铎屠刀下的扬州十日

多铎屠刀下的扬州十日

抗日战争中发生过的南京大 ***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是孤例,明末清初年间的“扬州十日”和“嘉定屠城”血腥程度并不亚于南京大 *** 。

说到了扬州十日,自然就要把爱新觉罗·多铎,这个出了名的杀人魔头拿出来拷问了。喜欢看那些喜欢看清宫戏的人而言,对这个名字不能算是耳熟能详,至少也是略知一二。他是清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第十五子,母亲是努尔哈赤的大妃乌喇那拉氏。他和多尔衮是同母兄弟,也是极受到努尔哈赤宠爱的幼子。

或者人们对他的兄长多尔衮更加熟悉?在这些人的眼里、心里多尔衮应该扮演的是一个失败英雄的角色,起码也是一个很重情谊的男人,一个为了美人宁愿放弃江山的多情种。当然,他还是权倾朝野的皇父摄政王。所有一切源于那段多尔衮与孝庄之间的叔嫂恋情,以及后来的太后下嫁。

其实这两段关于清宫的皇室绯闻都是野史,并没有哪一部正版的史书,明确过多尔衮与孝庄有过什么青梅竹马的关系。充其量就是儿时认识而已;同样,也没有任何的可靠史料来证实孝庄有过皇嫂下嫁小叔子这件事。所有的此类影视作品,都是杜撰而成。

在同样的一部大清史里,多铎就没有这么多的浪漫成分了。多铎在清王朝开创初年,随着兄长征南战北,的的确确算得上战功赫赫,也的的确确算得上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家。但是此人暴孽成性、杀人如麻,尤其是随着清兵杀入关内之后,更是被血淋淋的 *** 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这位在大清王朝看来,立下过赫赫战功的多铎,就是个残暴成性的杀人魔鬼,一个手上沾满了80万扬州人鲜血的侩子手。

让我们穿越时空,讲历史的轮盘向后倒转几百年……

公元16世纪的中叶,大明王朝的末年,由于政治上的腐败,导致了中原老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生民,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闯王李自成揭竿而起,并于公元1644年的农历3月打下了北京城,大明王朝宣告覆灭。就在这个时候手握数十万雄兵的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却竟然打开山海关投降了清庭。一时间,本就对中原虎视眈眈的满清人,几十万八旗铁骑直入中原。

我们姑且不去讨论究竟在历史角度,满清铁骑入关算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以放牧为生的女真族人,发动对以农耕为生的汉族战争,绝对谈不上师出有名!尽管从今天大中华的历史观来看历史,满族和蒙古族统治中国的两个朝代,都被列入了中国历史的正史,并没有将元朝和清朝排斥出去。可是,这两个少数民族的入主中原,却不可回避是一个充满杀戮的过程。

清军入关以后足足杀戮了三十七年!根据史料记载:公元1623年,明朝的天启三年,全国人口有五千多万;可是到了公元1660年,也就是顺治十七年,仅仅剩下不足两千万,净减比例高达三分之二!这净减的三千多万 *** ,就是死在清军的屠刀之下!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著名的“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这两个城市都是地处江南的鱼米之乡、富甲之地,而且人口稠密,竟然都是在满城杀尽之后才下令“封刀”。仅扬州一城,被 *** 的军民超过了80万。这是何等血腥的场面?血流成河一点都不夸张。

究竟是怎样的深仇大恨,让这位统领八旗的豫亲王多铎会对扬州百姓采用如此惨无人道的屠城手段?

我以为是和多铎的成长有关的。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贵为皇胄的多铎和兄长多尔衮领有正白、镶白两旗。虽然多尔衮和多铎还只是少年,他们却共同拥有一个正当盛年,异常聪慧的生母乌喇那拉氏。她还是大妃,也就是类似于皇后的身份。按照汉族的传统习俗来算的话,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就是嫡出了,应该更有资格去继承汗位。努尔哈赤临终本就是指定由多尔衮继承汗位的,是皇太极利用了手上的权利,以及其他诸王的联合势力夺得了汗位。其中最卑鄙的一招,就是以皇太极为首的诸王借口努尔哈赤留有遗言,逼迫多铎的生母乌喇那拉氏殉葬。大妃乌喇那拉氏被逼无奈盛装自尽,年仅三十七岁。

生母的遭遇,在少年多铎心中打下了痛苦的烙印,也使原本年轻气盛的多铎,变得愈发狂放不拘甚至产生了人格扭曲的变态。多铎少年开始追随皇太极开疆拓土立下无数战功,到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多铎就被封为和硕豫亲王。此时的多铎,位高权重,童年的阴影、孤傲的性格使他愈发狂放不拘。到了福临在盛京继帝位改元顺治后,多尔衮出任了摄政王,握有兵政大权。更加视多铎为羽翼,从此声名显赫,成为明清之际的风云人物。

顺治二年,多铎奉命率大军东征大军出虎牢关,横扫河南大部地区。大军捷报频传,清廷褒奖多铎战功彪炳,特赐嵌珠佩刀镀金鞋带以示嘉奖。四月,多铎亲领大军逼近淮安和泗州。

此时,偏安一隅的南明小朝廷,却还在那里明争暗斗。原本镇守淮上的大学士史可法,完全有能力阻止清军南下,却被马士英调去守卫南京了。马士英这样做是因为镇守武昌的宁南侯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率水陆大军顺江东下九江直逼南京。马士英害怕左良玉进京于己不利,便急调史可法入卫南京。淮安、泗州明军被调走后,防御力量十分空虚,善战的指挥官多铎立即抓住战机一举攻破两地。

当史可法的大军行至浦口得到战报,立刻回师救援日夜风雨兼程。多铎却已经指挥清军渡过淮河,兵锋直指扬州城,沿江一片混乱。回师扬州的史可法固守孤城,急命周边各镇赴援,只求自保的各镇将领却抗令拒不发兵。清军主帅、豫王多铎先后五次致书企图劝降,史可法却连信封都不肯开启严词拒绝。史可法率领仅有的守军死战不降。

恼羞成怒的多铎下令清军,不惜代价攻取扬州城。重点突击扬州城墙相对矮小的西北角。清军在大炮的掩护下蜂拥而上,守城的明军拼死抵抗,城墙下战死的清兵尸体越堆越高,到后来清兵不需要 *** 就能爬上城墙。

史可法亲率军民浴血奋战,清兵却越上越多,守城的南明将士慌乱起来,纷纷跳下城墙逃离战场,经过七天七夜的激战,扬州城还是被清军攻陷了。留在城里的扬州军民,却依托街巷继续抵抗,最后大部分将士壮烈牺牲。史可法自杀未遂,而被清军俘虏。

清军把史可法带到面前,多铎再次亲自劝降。史可法慷慨激昂言道“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引颈从容就义。

扬州城沦陷不久,多铎竟然以扬州军民拒不肯降,造成攻城之时八旗将士伤亡过重,如此荒唐的理由成为多铎屠城的借口。一时间,几世繁华的烟花古巷,变成了血流成河的屠宰场。

最初入城的清兵们只是入户抢银子,到后来变得无所不掠。到处都可以听到破门而入和被伤害的百姓的哭号声。到5月21日,清军贴出一份告示,信誓旦旦表示:只要藏匿者主动站出来就可以赦免。可是当善良忠厚的扬州老百姓信以为真,从躲藏之处走出来之后,清兵却用用绳子把他们几十个捆成一堆,然后用长矛一阵猛刺,将这些无辜百姓当场刺死。

有个当时幸免于难的扬州人王秀楚在他写的一部《扬州十日记》中,详细记载了惨绝人寰的一幕:

“杀声遍至,刀环响处,怆呼乱起,齐声乞命者或数十人或百余人;遇一卒至,南人不论多寡,皆垂首匍伏,引颈受刃,无一敢逃者。至于纷纷子女,百 *** 啼,哀鸣动地,更无论矣。日向午,杀掠愈甚,积尸愈多,耳所难闻,目不忍睹……一卒提刀前导、一卒横槊后逐,一卒居中或左或右,以防逃逸。数十人如驱牛羊,稍不前,即加捶挞,或即杀之。诸妇女长索系颈,累累如贯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满地皆婴儿,或衬马蹄、或籍人足,肝脑涂地,泣声盈野。行过一沟一池,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至一宅,乃廷尉永言姚公居也;从其后门直入,屋宇深邃,处处皆有积尸……”

短短几天扬州城繁华化为灰烬,到处血腥恶臭弥漫,遍地是肢体残缺的尸首。少数还没有被杀害的人躲藏到垃圾堆里,还在身上涂满烂泥和脏物,希望可以躲过这场浩劫,却无法阻止清兵不时地用长矛猛刺那些垃圾堆,看着躲藏在里面的人像动物一样蠕动起来,鲜血不住从垃圾堆里流了出来。这些禽兽不如的清兵却在一旁哈哈大笑,再用长矛将里面的人挑出来刺死为止。无情的大火在大街小巷蔓延,那些因为藏在屋子里或地下室里活着的人们,不是来不及逃离火海,被无情的大火吞噬,就是逃出来之后被仍在屠城的清兵杀死。

直到5月25日,豫亲王多铎才下令封刀,80余万人扬州百姓死于这场惨绝人寰的大 *** 。江南名镇一夜之间成了人间地狱,多铎的屠城,使得几世繁华的扬州城,在瞬间化作一片废墟。

这就是史上所称“扬州十日”。

我常常为战争的目的性所困惑,难道就是为了杀人吗?尤其是当战争在不同民族之间展开的时候,侵略者总会企图用屠刀让被侵略者屈服,于是屠城这样的事才会在历史上不止一次发生,也就把人类的那种 *** 表现得淋漓尽致了。扬州与嘉定在历史上的惨祸,已经被历史学家们用大中华各民族的融合做了粉饰,让那些屈死的冤魂也只能在九泉下委曲求全了。不过,南京的被屠城,是绝不会被淡忘的。因为像 *** 这样一个民族,从来就没有对自己的曾经做过反省,迫使我们时时刻刻保持这警惕性。希望这样的警惕性会让我们懂得珍惜和平的重要性,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让自己的国家不断强大起来。只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才不会遭到他国的侵略,那么历史的屠城,自然再也不会发生。

标签: # 扬州 # 十日
声明:犀牛文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