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沉没成本?并举例说明
一、沉没成本是指由过去的决策所产生的不可挽回的成本,属于历史成本,现在及未来的任何决策都无法挽回沉没成本沉没成本包括时间、金钱和精力等等。从决策的角度看,以往发生的费用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某个因素,当前决策所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带来的收益,而不考虑已往发生的费用。
二、沉没成本举例
1.投资者花10万购买了一辆车,付款后这10万就是已经付出去的沉没成本,投资者只享有该车子的所有权,而没有了那10万元的支配权。
投资者可以二手车市场上将车子卖出,卖出价格一般要低于新车买入价格,那么卖出价和买入价之间的差额就是沉没成本,车子购买时间越长卖价就越低,沉没成本也就越高。
可见沉没成本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以是变动成本。沉没成本也不仅限于支出的,购车过程中付出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等都属于沉没成本。
2.有一项目A,上马项目需要添置设备B,购置成本20 000元,而决策者目前已经拥有闲置的设备C,其帐面成本为30 000元,并在主要性能上与设备B相同,但要完全满足项目A的需要,还必须对其进行改造,改造成本5 000元。
这样就出现了两个方案,购置方案和改造方案。对购置方案而言,设备成本为20 000元,而对改造方案则为35 000元(30 000+5 000),如果以两方案的设备成本进行比较,那么购置方案的设备成本更低,减少了15 000元(35 000-20 000),这样一比较,好像应该选择购置方案了。
那么,是否意味着真的应当做出如此的决策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购置方案中,设备成本20 000元在决策时尚未实际发生,如果决策采用该方案时,新增成本也为20 000元;而在改造方案中,由于闲置的设备C的帐面成本在决策前已经实际支出,无论决策结果如何,都无法收回该帐面成本(假设该设备无 *** 价值),因此,帐面成本30 000元即为沉没成本,而改造成本5 000元才是新增成本。
通过这样的分析,购置方案在新增成本上要比改造方案高15 000元(20 000-5 000),所以,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应当选择改造方案,而不是购置方案。
【拓展资料】
沉没成本在投资中的作用
沉没成本在经济活动中是比较容易被投资者所感知的,很多人会因为已经付出过的成本而坚持一项投资,忽略了投资本身是否对自己有利。
例如投资者花50万元购买了一间商铺,但商铺位置不佳一直未能出租,每月还需缴纳物业费,投资者决定将商铺以48万元卖掉。如果考虑沉没成本,很多人会认为投资者是亏损的,不应该卖掉。然而从机会成本考虑,投资者可拿这48万参与其他利润更高的投资项目。
什么是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由过去的决策所产生的不可挽回的成本,属于历史成本,现在及未来的任何决策都无法挽回沉没成本沉没成本包括时间、金钱和精力等等。沉没成本在经济活动中是比较容易被投资者所感知的,很多人会因为已经付出过的成本而坚持一项投资,忽略了投资本身是否对自己有利。
扩展资料:
投资,指国家或企业以及个人,为了特定目的,与对方签订协议,促进社会发展,实现互惠互利,输送资金的过程。又是特定经济主体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是资金增值,在一定时期内向一定领域投放足够数额的资金或实物的货币等价物的经济行为。可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等。
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从决策的角度看,以往发生的费用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某个因素,当前决策所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带来的收益,而不考虑以往发生的费用。
对企业来说,沉没成本是企业在以前经营活动中已经支付现金,而经营期间摊入成本费用的支出。因此,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均属于企业的沉没成本。
从成本的可追溯性来说,沉没成本可以是直接成本,也可能是间接成本。如果沉没成本可追溯到个别产品或部门则属于直接成本;如果由几个产品或部门共同引起则属于间接成本。
从成本的形态看,沉没成本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能是变动成本。企业在撤消某个部门或是停止某种产品生产时,沉没成本中通常既包括机器设备等固定成本,也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等变动成本。通常情况下,固定成本比变动成本更容易沉没。
从数量角度看,沉没成本可以是整体成本,也可以是部分成本。例如中途弃用的机器设备,如果能变卖出售获得部分价值,那么其账面价值不会全部沉没,只有变现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才是沉没成本。
一般说来,资产的流动性、通用性、兼容性越强,其沉没的部分就越少。“现金为王”的观念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固定资产、研究开发、专用性资产等都是容易沉没的,分工和专业化也往往与一定的沉没成本相对应。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 会计学中的一个术语,是指已发生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比如不可收回的错误投资。沉没成本是历史成本,不会对未来造成影响,决策时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简单来说,沉没成本就是你在赌场输掉的钱,绝不能让输钱成为你继续赌下去的理由。
对于普通人,沉没成本很难在大脑中迅速清零,过去的投入常常会影响未来的行为,这就是 沉没成本谬误 。老人被骗后,连续多次给骗子汇款,就是这个原因。他不想接受自己被骗的事实,只要他一直汇款,骗子继续安慰他,之前汇过去的钱就不一定是损失。而一旦停止汇款,他的血汗钱就真的损失了。所以,骗子在骗100万之前,只要先骗到1万就可以了。
20世纪60年代,英法两国合作开发超音速客机——协和式飞机。在研发过程中,他们发现成本骤升,而且风险极大、前景不明,但如果放弃将血本无归。最终飞机研发出来却因为不适应市场而被淘汰,英法都蒙受巨大损失。因为这个经典案例,沉没成本谬误有时也被称为“协和谬误”。
心理学家认为 沉没成本谬误 源自于人的 损失厌恶 和 自我辩解 这两种心理动机。
”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对于损失的痛苦要大于得到获得的快乐,人天生对于损失更加敏感,为了避免损失,愿意付出更大的代价。我们去餐厅里吃饭,点完菜发现很难吃,但是因为已经花了钱,我们不想承认这个损失就会强迫自己多吃一些,这其实就是 花钱买罪受 。
”自我辩解“是一种防御机制。人是非常善于自我保护的动物,比如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或做事失败时,人总会找一些理由来为自己辩解、保护自己,防止自己出现不安或不快。常见的“自我辩解”有以下这些形式:
如果处理不当,“沉没成本谬误” 有时候常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甚至有人会因此倾家荡产。但如果善于运用,“沉没成本谬误” 的心理有时候也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工作学习提供助力。比如我有个朋友想学德语,但自己一直坚持得不好,后来他花大价钱报了一门德语外教课,由于钱已经付出去了,他不想承受浪费这笔钱的损失,最近强迫自己坚持了下来。
在孩子的学习上,“沉没成本谬误”也是很有用处的。比如如果孩子不爱学习,你只要好好辅导他一段时间,让孩子的某一门功课的成绩考到高分,让孩子享受到成绩好带来的各种好处,老师的偏爱,同学的尊重,各种赞扬和奖励。由于“沉没成本谬误”心理的作用,为了维持这种好处,孩子通常会自发努力的学习。
沉没成本什么意思?
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
从决策的角度看,以往发生的费用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某个因素,当前决策所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带来的收益,而不考虑已往发生的费用。
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理性的决策者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沉没成本在商业决策中的应用
沉没成本的概念在分析商业决策时候会被用到。一个常见的沉没成本例子就是宣传品牌的促销。
这种情况经常引致不能被正常消化的成本,它不是典型的可能降低品牌含金量换来销量的方式(除非执行市场退出策略)。在做将来投资、销售或广告决策时,仅应考虑未来的可能性,不能因为最近大笔广告投资而便宜。
沉没成本
链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9087488/answer/740711648
沉没成本效应(Sunk Cost Effects)是指为了避免损失带来的负面情绪而沉溺于过去的付出中,选择了非理性的行为方式。
为了一个行动或者目标,你付出了大量时间、精力,情绪、金钱,如果结束这个行动付出了沉没成本,如果再怀疑,就相当于否定自我。而人是最难以自我否定的,总会找种种理由证明自己是对的。
因此,在发生了沉没成本后,如果停止投资,则意味着这一事件的最终结果为发生亏损,而如果继续投资,则意味着还有收回成本的可能。所以当发生了沉没成本时,人们愿意冒险去继续投资,从而也就产生了沉没成本效应。
具体表现就是:总是在脑海里幻想“万一呢?”
明尼苏达大学的神经科学博士 Brian Sweis 及团队设计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实验来研究老鼠的沉没成本,并且给这个实验取了一个名字叫「餐厅探险」:
具体的操作是:
把老鼠放在一个设置了四个「鼠食餐厅」的迷宫里,不同的「鼠食餐厅」位于迷宫不同的位置,老鼠在这四个餐厅里分别可以享用葡萄、酸奶、巧克力、香蕉这四种食物中的一种。
在迷宫里,每一个餐厅都分为进食区和候餐区两个区域,老鼠首次进入某个餐厅时,可以在进食区吃到这个餐厅的特色美食,但食物只有一点点,吃完以后就没有了。如果老鼠想要再次获得食物,就需要进入候餐区等上一段时间,然后食物才会掉落在进食区。
当然,老鼠在巧克力餐厅候餐区等待食物掉落的过程中可以随时选择放弃等待,转而去香蕉(或者葡萄、酸奶)餐厅觅食,但不管去了哪个餐厅,老鼠都必须在该餐厅的候餐区老老实实等上一段时间才能吃到好吃的。
实验过程中,老鼠共有 30分钟 的时间在四个餐厅里排队候餐、吃饭。因此,时间的合理分配对于老鼠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这个实验中,在候餐区已经等待的时间也就是老鼠的沉没成本。而选择继续等待还是放弃等待转而去别的餐厅,就是老鼠在沉没成本情境下所要做的决策。
实验结果表明, 老鼠在候餐区等待的时间越长,它就越不会改变自己的决定 。也就是说,老鼠在同一候餐区继续等待下去的意愿会受到已等待时间,也就是沉没成本的影响。
如果你觉得上面这段话不太好懂,正常,因为这个实验本身就很绕。总之,结论是: 不仅是人类,老鼠也会有沉没成本效应。
好啦,不扯老鼠了。回到题主的问题。
不具备高度理性思维的老鼠会向沉没成本低头,这不难理解。可是,作为具有丰富生活经验和复杂思维的我们,明明知道沉没成本是不理智的,可还是会一次又一次地禁锢于沉没成本之中,作出相对不那么明智的决策呢?
如果你还不太了解「沉没成本」,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介绍
如果你已经知道「沉没成本」是个啥了,接下来这一段可以跳过
「定义」:人们在做决策时,受到了自己过去所投入的时间、金钱、精力等因素的干扰,对于先前付出了投资的事情有更强的忠诚度和继续投资的意愿。
「日常例子 1 」:“都排了半小时了这队伍才前进了一小半,旁边那个收银员动作好像更利落,要不去旁边排着吧?唉不行不行,那我刚排的半小时队不就浪费了嘛!”
「日常例子 2 」:“其实他在外面沾花惹草我早就知道了,我也知道我和他不合适,可是我俩从初中到现在已经好了十年了,我的青春也全部都喂给他了。天下乌鸦一般黑,要不还是凑合着过吧…”
对于人类为什么会存在沉没成本效应,主要存在以下三种主流解释:
前景理论
根据Kahneman和Tversky在1979年提出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人们在心中对于损失和收益是存在一个参照点的,他们会根据这个参照点去评估自己的损失和收益 ,如果最终选择的结果在参照点以上,那么人们就会认为这是一个盈利的结果,反之则是发生了亏损。
其次,人们对于损失表现出的厌恶要比获得收益时感受到的愉悦情绪强烈得多。损失100元和获得100元收益对于人们来说,前者诱发的情绪更强。也就是说,人们对于损失更加敏感。 根据人们对于收益和损失的心理评估,可以建立一个价值函数,在这个价值函数中,不管是收益还是损失,都存在一种边际价值递减的效应。
对于损失的情况来说,这种边际价值递减指的是,当已经发生了损失时,进一步的损失对人们的心理量不会再造成巨 *** 动。而对于损失的挽回过程,则可以大大减少先前损失造成的失落等消极情绪。
因此, 在发生了沉没成本后,如果停止投资,则意味着这一事件的最终结果为发生亏损,而如果继续投资,则意味着还有收回成本的可能。 所以当发生了沉没成本时,人们愿意冒险去继续投资,从而也就产生了沉没成本效应。
2. 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 (cognitive dissonance) 指的是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之前对自我的一贯认知 (一般是积极且正面的) 产生了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会让个体产生不适的紧张情绪。而 我们为了克服这种心理紧张,往往会选择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者改变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有研究者提出,认知—失调理论可以用于解释沉没成本效应的发生。他们认为, 当人们对某项选择进行了金钱、时间、努力上的投资后,会对该项投资存在一种心理预期上的收益,而沉没成本的发生则和这种收益性预期背道而驰。
因此, 人们为了维持先前投资将会获取收益的心理预期,往往就会选择坚持对该项投资进行投入。
此外,人们也希望对外展示一个 前后一致的决策者形象 。如果停止对先前决策的投资,就意味着承认了当时决策的失败,意味着自己先前投入的资源是无用的、白费的,而如果继续投资,则可以赢得他人尊敬。而赢得他人的尊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弥补先前亏损带来的心理丧失感。以上这些都会带来更大的沉没成本效应。
3. 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指的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结果 (尤其是经济结果) 的编码、分类和估价的过程。Thaler 提出,个体会建立心理账户 (mental accounts) 来追踪某项交易,并且先前的损失会使得他们追求收益的动机变得更强,从而平衡其心理账户对于此次交易的预期。
比如,你花了 400 元买了一张 NBA 球赛门票,那么你就会建立起一个心理账户叫做 「 NBA 」 ,它的存款就是亏损 400 元,也可以理解为负债 400 元。只有当你去看了这场球赛,让这 400 元发生它的使用价值,这 400 元的亏损才会从你的心理账户消失。否则,你就会认为自己亏损了400 元,产生消极情绪。
因此,如果在球赛当天下了百年难遇大暴雨, 比起免费得到门票的人,花了 400 元购买门票的人更愿意冒着大暴雨去看球赛, 也就是发生了沉没成本效应。
那么,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来减少沉没成本效应呢?
因此,为了减少沉没成本效应的发生,我们能做的,或许是:
少去关注过去那些已经发生的、不可挽回的损失,而把目光放在此时此刻以及未来的获益上。
多根据当下的反馈和未来的预期去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
做到这一点这当然很难啦。
不然就不会有题主的这个问题啦。(/?\*)
怎么通俗的理解沉没成本?
简单的说,沉没成本就是那些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支出,如已经付出的金钱、时间、精力等都属于沉没成本。用生活中一些经历和现象来解释沉没成本:
假设,你花500元去买了一张音乐票,但你对这部音乐剧是否值500元表示怀疑。看了半小时后,你的怀疑被验证了,这部音乐剧完全不是你的菜,呆在那里看下去浑身难受。你应该离开吗?在做这一决策时,你应该忽视买票的500元。这500元就是沉没成本,不管是去是留,这钱你都已经花了。
假如,你入职一家公司,工作三个月即将转正,但心里总是隐约感觉工作内容和自己预期不是很符合,转念一想,既然已经工作三个月而且马上转正,放弃岂不是可惜了,于是选择了继续工作,结果做了一年不适合自己的工作。这三个月时间就是沉没成本。
我们在做决策时,不仅会对当前的情况综合考虑,还会看过去是不是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过去在这件事上有过投入,在做选择时,这些投入就会成为干扰我们的因素。为什么你不愿放弃自己读了一半的书,因为你已经投入了时间。为什么你在遇到自己不喜欢的电影时不愿立刻离开电影院,因为你已经买了票投入了金钱。但是应该明白,放弃沉没成本是没有产生代价。你放弃看不喜欢的音乐剧,没有产生代价。你放弃阅读不喜欢的书,也一样没有产生代价。沉没成本本质上就不属于成本,所以不应该对我们现在和将来的决策产生影响。
沉没成本是什么意思?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没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