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一个闰年?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闰月不是固定的,一般是每三年或每五年有一个闰月,累积到十九年的话,就会有七个闰月。除了有闰月之外,还有闰年。闰年则指的是二月份比平年多出一天的年份,因此闰年有366天。闰年是每四年一个周期,计算 *** 比较简单。
根据闰年算法,公元4年是闰年,且周期是4年,如果公元有0年,即为闰年。因为公元没有0年,那么公元前1年就是闰年。
1、非整百年份:年数除以4,余数为1的年份是闰年。(如公元前1年、前5年、前9年是闰年)
2、整百年份:年数除以400,余数为1的年份是闰年。(如公元前401年、前801年是闰年)
3、对于数值很大的年份:年数除以3200,余数为1,那么这一年不是闰年;年数除以172800,余数为1,则为闰年。(如公元前172801年是闰年,前864001年不是闰年)
扩展资料:
闰年计算 ***
若一年按365天5h48'46''(此时86400年也是闰年)计算,一年的天数必须是整数,不便将零头的时数计入,所以取365天为一年,则余5时48分46秒,积至4年约满一天。所以4年一“闰日”,谓之“闰年”,无“闰日”之年为平年,即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但到4年之时,仅有23时15分4秒闰一天,欠缺44分56秒;积至100年(25闰)时就欠缺18时43分20秒,约合3/4天,所以满100年不闰;此时又余5时16分40秒,积至400年,余21时6分40秒,又闰;又欠缺2时53分20秒,积至3200年共欠缺23时6分40秒。
所以满3200年不闰;此时又余53分20秒,积至86400年,刚好24时,又一闰,这是不余不欠,需重计算,所以按阳历计算,就有上面的闰年规则。
闰年是几年一次啊?
这个是农历的闰月,农历闰月是3年闰一次,5年闰两次,19年闰七次。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农历以月亮为周期(阴历),十二个月历总共约有354天;再配合年历(阳历),年历则是根据地球公转所形成的四季变化而得的周期所编制。
而月历较年历短,两者相差了11天,因此,便要每19年加多7个闰月来填补误差。而决定那一个月做闰月,则依廿四节气而定,农历月份通常包含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如惊蛰、秋分等等,若某农历月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历法便会把该月多加一个月以作为闰月。
以2006年为例,农历七月正好是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闰七月来作调整误差。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
扩展资料:
闰月的计算 *** :
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因此,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这就是矛盾。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祖先们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
几年一次闰年
一般情况下,每四年出现一次闰年。
年份有许多区分 *** ,平年和闰年就是其中一个,平年出现的次数比闰年出现的次数多,因为过的一般都是365天为一年,只有遇上闰年才会过366天为一年。
闰年是公历中的名词,包括普通闰年和世纪闰年两种。普通闰年是四年一次,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但不是100的倍数的称为普通闰年。
计算 *** ,一般年除以4,除尽的为闰年.如:2012年除以4,得整数,没余数.则为闰年,闰年2月29天.除不尽的叫做平年,一年365天.闰年366天。
闰年几年一次 每隔几年出现一次闰年
导读:年份有很多区分 *** ,平年和闰年也是其中一个,平年出现的次数比闰年多得多,因此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过365天为一年,遇上闰年时才会过366天为一年。那么,闰年几年一次?每隔几年出现一次闰年呢?以下是我带来的闰年的计算 *** ,感兴趣的朋友来看看吧。
闰年几年一次
闰年是公历中的名词,分为普通闰年和世纪闰年。普通闰年是4年一次,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且不是100的倍数,为普通闰年。世纪闰年是400年一次,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且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世纪闰年。归结起来就是通常说的: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闰年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即一回归年。公历的平年只有365日,比回归年短约0.2422日,所余下的时间约为每四年累计一天,故第四年于2月末加1天,使当年的历年长度为366日,这一年就为闰年。
每隔几年出现一次闰年
一般情况下闰年每隔3年出现一次。
例如2000年是一个闰年,2001是一个平年,2002也是一个平年,2003年还是平年,直到2004年才是闰年。
其中间隔的年份为2001、2001、2003。也就是说每隔三年出现一次闰年。
但是也存在例外情况,例如1900年。1900可以被4整除,但是不是闰年。1900往前数一个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1896。从1896年起到1904年,隔了7年才有闰年。
闰年的计算 *** :
①、普通年能被4整除且不能被100整除的为闰年。(如2004年就是闰年,1900年不是闰年)
②、世纪年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1900年不是闰年)
③、对于数值很大的年份,这年如果能整除3200,并且能整除172800则是闰年。
闰年和平年的区别是什么
判定不同
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世纪年,即使是4的倍数也不是闰年。除了闰年以外,其余的年份都为平年。
2月不同
闰年的第2个月有29天,平年的第2个月有28天。
平年闰年的顺口溜是什么
年号除以四,没余是闰年。天数三六六,二月二九天。年号除以四,有余一二三。平年三六五,二月二八天。二零零零年,特殊不好算。除数是四百,没余是闰年。
顺口溜(一)
四年一闰、百年不全闰、四百年又闰。
平年、闰年好判断,
个位是奇(单数)不用除,一看就是有余数;
一般年份后两位,整百年份两0前,分别除以4来判,
有余数是平年,干干净净是闰年。
顺口溜(二)
年号除以四,没余是闰年。
天数三六六,二月二九天。
年号除以四,有余一二三。
平年三六五,二月二八天。
二零零零年,特殊不好算。
除数是四百,没余是闰年。
闰年几年一闰
闰年一般是4年一闰,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每4年有一个闰年(年份这个数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闰年,如果遇到年份是整百或整千时,年份这个数必须是400的信数,这一年才是闰年
)
几年一闰
四年,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因为在中国传统的阴阳历中以朔月的长度29.5306日为1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个月,同回归年的长度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需要置闰,使阴阳历各个月份和天象物候保持对应的关系。我国古六历中用3年闰1个月,5年闰2个月,19年闰7个月的闰月法,每逢闰年所加的月便称为“闰月”。闰月放在一年的年终,例如,秦代和西汉初期使用的《颛项历》,以十月为岁首,把九月做为年终,闰月就放在九月之后,而称为“后九月”。到了西汉初制定太初历时,把闰月分插在一年的各月,并规定以没有中气的那几个月作为闰月,月序仍用上个月的月序,只要称其为“闰某月”。这一置闰规则在采用平气的历法中最合理的。到清代的时宪历时,则改用定气注历,如继续单纯以没有中心置闰的规则,有可能一年要置两个闰月。因此,又补充规定:以两次冬至之间包含有13个月的定为闰年,闰年的之一个没有中气的月定为闰月。这一规则一直沿用至今。闰年中以闰四、五、六月最多,闰九、十月最少,闰十一月、十二月和正月则不会出现,至少在几千年内是这样的。
在公历中,闰月不是在一年中增加一个月,而是在某一个月增加一天,以保证历法年与回归年相一致。例如《儒略历》和现行《公历》一般年份都是365天。通常每过四年(现行公历有时相隔八年)就把二月份增加一天,这一年就是366天。这年的二月就是闰月,而这一年也叫闰年
闰年几年一次
闰年是四年一次,即四年一闰。此外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世纪闰年(如1900年不是世纪闰年,2000年是世纪闰年)。
闰年是四年一次,即四年一闰。此外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世纪闰年(如1900年不是世纪闰年,2000年是世纪闰年)。
闰年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补上时间差的年份为闰年。闰年共有366天(1-12月分别为31天,29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