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地坑窑景点冬季开放吗现在,三原地坑窑景点

2023-05-21 14:04:31 旅游攻略 投稿:心吃心

陕西三原有个地窑古村,奇特民居地坑院星罗棋布,位置偏僻游人少

最近秦岭跑得比较多,这个周末决定换一下目的地的风格,于是和伙计相约去了位于西安市正北的咸阳市三原县,计划去三原城皇庙、李靖故居和柏社古窑等3个景点,可是去的时候因为没有走高速,一路七拐八拐,路况太差,时间都耽误在路上,所以只完成了后两个行程。

从西安粉巷出发,按照导航一路向北。周末往北的车辆并不多,只是没走高速,因中途路况问题,一直到中午12点多才到了三原,计划中之一站是去柏社古窑,中途路过李靖故居,就先去参观了1小时。伙计说饿了,咱在三原先吃点地方小吃再走,我说咱到了柏社在地坑里再吃,于是继续前行,不巧的是,通往柏社的惟一主干道修路,道路全封闭,非常不解的是,为什么不半幅修半幅通?一路边走边问,最后拐了无数个地方才到了柏社村。

到达柏社村已经是下午两点半了,肚子饿得咕咕叫,先去同家小院地坑院农家乐解决肚子问题,此前在村口的时候就有村民告诉我们,冬天游客太少,大多农家乐都关门了,只有两家开着,而同家小院算是比较好的。店主很热情,说外头冷哇哇的,你们进房子暖和暖和,马上过来点菜。

同家小院被称为1号院,也是一个地坑四合院,院子里有4个窑洞,除了一间是厨房、一间是储物间、一间是店家住宿,其中5间是客人住宿或餐厅。房间里生着炉子,非常暖和,我俩点了一个陕西大烩菜、一个五香葱油锅盔、一个辣子炒土鸡蛋,量比较大,浓浓的农家味道,可能是太饿了,三下五除二一扫而光。我和伙计一边吃一边评价,虽然地方偏远,但这种味道确实不像西安周边农家乐那样城里味太浓,还是比较纯正的乡村味道。可能大家比较关心费用问题,大烩菜38元、葱油锅盔15元、辣子炒土鸡蛋22元,总共花了75元。至于住,一间窑洞每晚100元,不论人数。

后来在地面上碰到一位村里卖苹果的妇女,她说1号院是她家的,建于1973年,自己住到了外面,就把坑院租给了别人。

冬天的柏社村游人很少,我们在村里遇到的几个人全是妇女,她们不厌其烦地向我们讲述柏社地坑院的故事,她们说,大多数人都去外面打工了,村里留下的人并不多,你们这个时候来正是淡季,到了春夏秋或者国庆的时候人真的很多,大多都是西安过来的。

柏社村位于三原县新兴镇西北部,是一个具有1600多年 历史 的古村,始建于晋代,由于地处关中北部苔原地带,当地民居与关中地区大有不同,古代到1970年代以前多以下沉式地窑四合院为主,与陕北窑洞不同的是,这里的地坑窑洞是先挖一个方形的大坑,然后再在四方分别挖两个窑洞,地坑院有通风口一直通到地面,地面四周有2米左右的围墙,即使下雨,雨水也无法流下去。几乎所有人都告诉我们,地坑院冬暖夏凉,非常舒服。

据当地村民讲,全村共有4800多人,老早都住在地坑院里,因为建造一座坑院比建造一座地面院落花费少太多,所以自古就以坑院为主要民居,后来经济情况好了,慢慢地都搬离了坑院,在地面上盖了新房,有的去了县城。

从卫星地图上看,柏社村的地坑院星罗棋布,非常壮观,本来想用无人机拍一下,谁知道太久没用了,电池总显示虚电,只拍了几张俯瞰图。当地村民告诉我们,全村现在总共有200多家地坑院,目前保存比较完好的有130多户。

“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是柏社村的真实写照,进入柏社村,之一感觉树木非常多,整个村子几乎被森林包围着,高高耸立的树木如进入人间仙境。在一处地坑院门口,村里一个妇女指着高高的树木告诉我们,这是揪树,在本地还流传着一个谚语:奇怪奇怪真奇怪,揪树上吊的是蒜苔菜,向我们描述了这里的景象。

柏社村还是中国革命重要的结点,村里有一处地坑院是关中特委地下交通站所在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柏社村是通往革命根据地照金、马栏和延安重要的咽喉要道,红军、八路军都在柏社村设立了秘密交通站。在1号地坑院对面就有一院红色革命展览馆,由于去的人比较少,平时不开门,如果要参观,可以找村上要钥匙进去参观。

江湖点评

三原除了柏社村,其实还有多个类似的传统民居,这是中华文明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但遗憾的是,当地相关部门在保护、推广这些珍贵遗产方面做的真不到位,正如当地村民所说,上面不重视、没有人投资,一切都是白搭。我们在从西安去柏社村的路上,路况真的差强人意,希望当地 *** 和相关部门,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别忘了我们的民族文化遗产。

小贴士

这是一个免费景区,公共交通出行比较困难,自驾游搜索“柏社古窑”即可。

三原地坑窑景点冬季开放吗现在

三原地坑窑景点冬季开放现在

根据查询相关信息得知,东西岩景区,位于丽水市莲都区老竹畲族镇的虎迹溪畔,因东西两巨岩对峙而得名,属典型丹霞地貌,以险峰绝壁、奇洞飞瀑、畲族风情闻名

陕西小县城1300年古典园林,建筑奇特、古木繁多,住过两位大人物

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陕西。

这里就是——李靖故居。

上周末,我们去三原柏社村地坑窑游览,返程时途径李靖故居,便决定进入一探究竟。李靖故居的门楼很奇特(文中图二),颇有种中西合璧的风格。整体建筑青砖砌成,雕刻着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门楼却是几处尖顶结构,正面有民国早期的旗帜,正中则雕刻有“天下为公”几个大字。

在关中一座平凡的小村庄里,这样一面宏大精美的门楼,实在引人注目。也告诉来人:这座建筑背后,一定藏着不同寻常的 历史 故事。

李靖故居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它的之一任主人是大名鼎鼎的唐代卫国公李靖。虽然后来这座园林几经易主,也在不同时期有过“唐园”“半耕园”“东里花园”“靖国公园”等不同的名字,但如今人们仍将其命名为“李靖故居”。而李靖的塑像也被安放在园林中最显眼的位置,身着戎装,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目视前方,显示出一派大将风度。

这座古典园林在 历史 中几废几兴,唐朝末年,因为战火频繁,唐园成为一片废墟。清康熙年间,李靖的后人,李靖的后人李彦瑁(时任黄州知府)出资对此园进行重修。到了清朝末年,这里又被烧毁,重新复修以后,园主将这里更名为“半耕园”。

直到1918年,园主家业衰败,所以将此园售予陕西靖国军,改名“靖国公园”。从1937年开始,杨虎城任靖国军三路军司令兼靖国军主帅时,曾在这里断断续续居住了近20年之久。他也成为之一任主人李靖之后,这座园林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走进李靖故居,我们恍如进入了一个袖珍版的江南园林。历经千年时光,这座园林已经看不到唐代的遗迹,整体建筑以明清、民国为主。园中面积虽然不大,但种植着大量珍贵的古木名树,亭台楼阁掩映于奇花异草之间,古色古香。

园中最核心的区域为读书堂—八卦亭—观稼楼,据说,这里是李靖曾经生活起居之地,也是杨虎城过去居住的地方。西安事变之际,杨虎城和周恩来曾经在这里会谈。不过我们来游览时,杨虎城周恩来会晤旧址关着门,没能进入一探究竟。

最后说一些 旅游 实用信息,想来的朋友可以参考:

坐标:陕西咸阳市三原县鲁桥镇东里堡

门票:20元,65周岁以上老人免费

停车:免费

交通:自驾游的话直接导航“李靖故居”即可,西安出发大约1小时。建议大家可以和三原柏社村地坑窑串联起来游览,柏社村在李靖故居以北,车行半小时即到,这里没有门票。

地坑院景区在哪里

地坑院在河南三门峡陕州区、山西运城、甘肃陇东的庆阳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其中河南三门峡境内保存的较好特别是在陕州区东凡塬、张村塬、张汴塬这三个高台平原地带,许多村民仍居住在地坑院里,至今仍有100多个地下村落、近万座天井院。现存最早还住人的院子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已住过六代人以上,保存较好的村庄有张村塬的人马寨和庙上村等。

地坑院简介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坑院,当地人称为“天井院”、“地阴坑”、“地窑”,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4000多年的历史了。

2007年河南陕州区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地坑窑院文化之乡。

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陕州区西张村镇庙上村因地坑院分布广泛入选国家住建部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地坑院的成因

地质成因

陕县三大塬区.黄土层堆积深厚,一般在50米~150米.黄土是在早更新世、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堆积形成,主要以石英和粉砂构成,少数地带黄土层里夹杂有很薄的料礓石,是介于典型褐土和黄潮土之间的农耕土壤,土质结构十分紧密.即有抗压、抗震、抗碱作用。

因此,凿挖窑洞,坚固耐用,陕县人马寨村址久的地坑院窑龄己达200年以上.至今仍有人居住。此外.这里地下水位较低,一般在30米以下,这些都为“地下挖坑,四壁凿润”这种民居形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气候原因

豫西地区的气候条件总的说来是北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属于半干旱性气候,特点是凉爽干燥,四季分明。陕县的三大塬区均自山体向下自然延伸,坡势平缓,区域广大。更大塬区,有近百个村庄。这里十年九旱,降雨最偏少,年均降雨量只有500毫米左右。

很少有大暴雨发生,即使偶遇洪涝,由于平面三面都是沟壑,雨水出路通畅,一般不会殃及地坑院群。半干旱性气候有利于保持当地土壤的干燥和坚固.使窑洞建筑经久耐用;一年四季温差较大,更能体现窑洞“穴居”冬暖夏凉的优势。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地坑院

咸阳市七十年代哪个县有地坑院窑洞?

陕西咸阳市三原县新兴镇柏社村有地坑院, 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素有中国最神奇的村庄之称,村庄散落数以万计奇特的地坑窑院,咸阳当地村民俗称“地坑院”,也有人戏称为“地下的四合院”

地坑院在什么地方

地坑院在河南三门峡陕县、山西运城、甘肃陇东的庆阳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六千多年前,陕塬先民掘穴而居,用看似柔弱的力量,与大自然的磅礴气势相依而生,创造了灿烂的庙底沟文化。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坑院,当地人称为天井院、地阴坑、地窑,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4000多年的历史了。

地坑窑院建造十分巧妙,颇具匠心,窑洞与大地相通,卧于大地之中,随大地脉膊跳动,实用价值具有防震功能。艺术功能方面从上往下看,整个窑院为方形,站在院中间看天空,天似穹窿,是天地之合的缩影,体现出方圆之美,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反应,是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共生的典型范例。

地坑窑院虽系农家小院,但受历史传统文化影响,建造还是十分讲究的。其间既包含有科学的成份,但也有不少的封建迷信色彩。

陕州地坑院有什么特点好玩吗

陕州地坑院是一种建筑形式,是一种民风民俗,是一种人类的生存智慧,建筑精美,很有当地特色。去参观游玩的伙伴可以体验别样的住宿风格。参观建筑民宿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当地的文化与习俗。

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

景点位置: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

交通:陕州地坑院旅游专线车:三门峡市火车站直达景区

开放时间:08:30-17:30(1月1日-12月31日周一-周日)

陕县地坑院,一种极具地理特色的建筑。我们去的时候,景区正在修建,都是新建的地坑院,但是毕竟有代表性。其实,在那附近的几个村里都有原生态的地坑院。只是大部分都荒废了,只有少数保存完好,并且有老人继续在里面居住。比起景区来,进入有老人家居住的地坑院,和老人家聊天,了解民风民俗,我感觉更接地气,也更有味道。

人类总能利用大自然为我所用。在我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雨水较少,他们利用天然条件,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有靠崖式窑洞,也有下沉式窑洞等形式,其中靠山窑较多。比如陕北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

陕州地坑院特点

特色1被誉为地平线下的古村落、人类穴居的活化石、地下的北京四合院;

特色2地坑院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

特色3地坑院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

特色4与黄土深深的依恋之情,祖祖辈辈黄土人割舍不尽流淌着的血脉。

陕州地坑院还是有别于其他古村落,古民居起于平地,陕州地坑窑院藏于地下,人蛰居其中,这种民居形式直追羲皇穴居时代,堪称最为古老的民居形式了,黄土深厚可见一般。

标签: # 景点 # 原地
声明:犀牛文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