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的景点详细介绍
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西湖十景是指杭州西湖的10处经典景观,流传最广的说法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
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苏堤春晓
位于西湖的西部水域, 西距湖西岸约500米, 范围约9.66公顷。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 ,北宋文人苏轼用疏浚西湖时挖出的湖泥堆筑了一条南北走向的长堤。堤上建有六桥,自南向北依次命名为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后人为纪念苏轼,将此堤命名为“苏堤”。
曲院风荷
位于西湖北岸的苏堤北端西侧22米处,范围约0.06公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在视觉上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特色。
平湖秋月
位于孤山东南角的滨湖地带、白堤西端南侧,是自湖北岸临湖观赏西湖水域全景的更佳地点之一。以秋天夜晚皓月当空之际观赏湖光月色为主题。
杭州西湖有哪些景点
“西湖十景”是西湖上的十处特色风景,分别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
拓展资料:1、苏堤春晓
苏堤春晓,西湖十景之首。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北宋大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他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它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2、曲苑风荷
曲苑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苏堤春晓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曲苑”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
南宋诗人王洧有诗赞道:“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后曲苑逐渐衰芜,湮废。清康熙帝品题西湖十景后,在苏堤跨虹桥畔建曲苑风荷景碑亭。遗留下来的,只不过是一处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3、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区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其实,作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
4、断桥残雪
断桥残雪是西湖上着名的景色,以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而称着。属于西湖十景之一。
断桥位于杭州市西湖白堤的东端,背靠宝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断桥势较高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的更佳去处。每当瑞雪初霁,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而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依稀可辩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望去似断非断,故称断桥。最早记载“断桥残雪”的是唐朝的张祜,他的《题杭州孤山寺》云: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5、南屏晚钟
南屏晚钟,也许是西湖十景中问世最早的景目。北宋末即赫有名的画家张择端曾经画过《南屏晚钟图》。尽管此图远不如他的《清明上河图》那么蜚声画坛,但却被记载于明人《天水冰山录》(《天水冰山录》为明朝清查贪官严嵩时所抄家产目录,皆为奇珍异宝,被编为《天水冰山录》。)中。南屏山,绵延横陈于西湖南岸,山高不过百米,山体延伸却长达千余米。山上怪石耸秀,绿树惬眼。晴好日,满山岚翠在蓝天白云得衬托下秀色可餐,遇雨雾天,云烟遮遮掩掩,山峦好像翩然起舞,飘渺空灵,若即若离。后周显得元年(九五四),吴越国主钱弘叔在南屏山麓建佛寺慧日永明院,后来成为与灵隐寺并峙于南北的西湖两大佛教道场之一的净慈寺。
6、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经过近四十多年不断的开发和建设,由当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园,演变为普通老百姓的大乐园。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啭莺鸣作为公园景观基调,在沿湖长达千米的堤岸上和园路主干道路沿途栽种垂柳及狮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树。在园中部主景区辟闻莺馆,又在距闻莺馆不远处置巨型网笼“百鸟天堂”,营造烟花三月,柳丝飘舞,莺声清丽的氛围。闻莺馆东面,以草坪和密林带为主形成友谊园景区,引种了一批 *** 樱花,草坪北侧铺石砌台,矗立着“日中不再战”纪念碑。闻莺馆西侧,是柳浪闻莺重建时填平水荡沼泽而营造的大草坪,草色遥连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侧,是迁建来此的康熙御题柳浪闻莺景亭碑;南侧种植了一片高大的乔木树林,与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构成富于层面,角度变化的生动图景。
7、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公园位于苏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南宋时,内侍官允升曾在离这里不远的花家山下结庐建私家花园,园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养五色鱼以供观赏怡情,渐成游人杂沓频频光顾之地,时称卢园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宫廷画师创作西湖十景组画时将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烨驾临西湖,照例题书花港观鱼景目,用石建碑于鱼池畔。后来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时,又有诗作题刻于碑阴,诗中有句云:“花家山下流花港,花着鱼身鱼嘬花”。
8、雷峰夕照
雷峰夕照,位于雷峰(夕照山)。雷峰,位于净慈寺前,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葱郁。其册虽小巧玲珑,名气在湖上却是数一数二,因为山巅曾有吴越时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风光也最为风流的一塔,可惜七十余年前倒掉了塔倒山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西湖南岸这座三面临水呈半岛状的名山,当年曾为南宋御花园占据。
9、双峰插云
双峰插云,泛指南高峰与北高峰。
巍巍天目山东走,其余脉的一支,遇西湖而分弛南北形成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南山、北山。其中的南高峰与北高峰古时均为僧人所占,山巅建佛塔,遥相对峙,迥然高于群峰之上。春秋佳日,岚翠雾白,塔尖入云,时隐时显,远望气势非同一般。南宋时,两峰插云列为西湖十景之一清康熙帝改题为双峰插云,建景碑亭于洪春桥畔。其时双峰古塔毁圮已久,以至连此景原有的内涵也一度难为人知‘插云’者虚言也。设景碑亭于此,实为权宜之计。“浮图对立晓崔巍,积翠浮空霁蔼迷。试向凤凰山上望,南高天近北烟低”.这是南宋诗人王洧的《两峰插云》诗,它告诉人们:双峰插云的景观。
10、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景观位于小瀛洲。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全岛连水面在内面积约七公顷,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而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为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明万历三十四年(一六零六),钱塘县令聂心汤取湖中葑泥在岛周围筑堤坝,初成湖中湖,作为放生之所。后人在岛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称为“三潭”,清初岛上又加营建筑曲桥,堂轩,沿内湖环植木芙蓉,复经清光绪间退休将领彭玉麟在此营造别墅,小瀛洲初具风貌。
杭州西湖景点介绍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是中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和中国唯一一个湖泊类文化遗产。 有着“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著名的“西湖十景”是指浙江省杭州市著名旅游景点西湖及其周边的十处特色风景。最著名的以南宋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雷峰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双峰插云、南屏晚钟闻名。
杭州西湖景点介绍?
杭州的西湖是中国更具代表性的自然风景区之一,被誉为“人间天堂”。下面是几个著名的景点:
西湖十景:这是西湖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包括了雷峰夕照、三潭映月、断桥残雪、南屏晚钟、柳浪闻莺、曲院风荷、花港观鱼、苏堤春晓、赵家山下、平湖秋月。每个景点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特色,游客可以沿着湖边漫步,欣赏每个景点的美景。
西子湖畔:西子湖畔位于西湖南岸,是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地方。这里有许多咖啡馆、书店和艺术展览馆,是杭州年轻人最喜欢的地方之一。在这里,您可以放松身心,品尝咖啡,欣赏湖景和阅读一本好书。
湖滨银泰:湖滨银泰是一个集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商业中心,位于西湖北岸。这里有许多国际品牌,逛街购物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到西湖美景。
西湖博物馆:西湖博物馆是一座以西湖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位于苏堤南端。这里展示了西湖的历史和文化,包括了文物、绘画和书法等。
虎跑梦泉:虎跑梦泉是一个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景区,位于北山路。这里有许多传统建筑和花园,游客可以欣赏到传统的园林景观和文化表演。
杭州西湖景点介绍
一、南宋西湖十景西湖十景之名源出南宋西湖山水画题名
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吴自牧《梦粱录》均有记载
南宋后期人士所赋诗、词中,以西湖十景为题者甚多
十景各擅其胜,共同之点为景目位置皆傍近西湖或就在湖中,但个别景目名称和排列次序有所不同
十景景目当时称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落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
宋亡入元,西湖十景一度冷落萧条,景目所指景点,或徒有虚名,或旧迹难觅
明代,十景有所恢复和建树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南巡至杭,逐一品题西湖十景,将“两峰插云”改为“双峰插云”;“雷峰落照”(或称“雷峰夕照”)改为“雷峰西照”;“南屏晚钟”改为“南屏晓钟”
“西照”与“晓钟”虽只一字之改,却未被人们接受,因而只在清代有关西湖著作中有这两处更改的景名,以后人们赋诗作词写文,仍沿用初名
康熙帝为十景题字后,浙江地方官吏先后将御笔所书景名,刻石立碑,建亭恭护,至此,十景之名从过去只书上有所记载,成为十景所在景点标志
以后,乾隆皇帝南巡杭州,又就十景各赋诗一首,镌刻于景碑碑石阴面,使西湖十景景名更广为人知,加之宋元明清及近代众多描绘吟咏十景之绘画、诗词、游记、照片,十景被公认为西湖山水的代表
西湖十景除“雷峰夕照”,因雷峰塔于民国13年(1924年)倾圮,景观消失,余九景迭经整葺、恢复和扩建,不但面貌焕然一新,内容也更与景名相符
(一)三潭印月在西湖外湖西南部水域,大致范围包括小瀛洲及其南侧局部湖面暨三座瓶状石塔,以赏月和水上园林著称
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三十六:“西湖三潭,土人相传,云在湖中”
清雍正《西湖志》卷三:“东坡留意西湖,极力浚复,在湖中立塔以为标表,著令塔以内不许侵为菱荡
旧有石塔三,土人呼为三塔基
南宋旧图,从南数,湖中对第三桥之左为一塔,第四桥之左为一塔,第五桥之右为一塔
”塔始建于北宋元佑五年(1090年)苏轼浚湖筑堤期间,所在位置不是今天三塔的位置
小瀛洲前身为水心保宁寺,也称湖心寺,北宋时为湖上赏月佳处
明《西湖游览志》卷二:“国朝弘治间,按察司佥事阴子淑为诸生时,曾游入寺,廉得众僧之奸
及为秉宪,甚厉,时寺僧倚怙镇守中官,见任官长及卿士大夫以酒肴人游寺者,杜门不容,阴乃发其奸事,立毁之,并去其塔
”清《湖山便览》卷三:“万历三十五年,钱塘令聂心汤请于水利道王道显,用苏公法卷取葑泥,绕滩筑埂,成湖中之湖,以为放生之所,又于旧寺基建德生堂
三十九年,令杨万里继筑外埂,至四十八年而规制尽善,遂以德生堂增葺为寺,复旧湖心寺额
池外造小石塔三座,谓之三潭
”明末清初,湖心寺再毁
清《湖山便览》卷三:“国朝雍正五年重建
前接三潭印月亭,后为曲桥,三折而人,为轩三楹,又接平桥,为敞堂,进为层楼,环池植木芙蓉,花时烂若锦绣
增修十八景所称‘鱼沼秋蓉’谓此
”清雍正《西湖志》卷三:“池上构亭,恭悬御书匾额,复建小亭于池北,以奉御碑
内置高轩杰阁,平桥三折而人,空明窅映,俨然湖中之湖
”民国时期《西湖新志》卷一:“三潭印月在湖心亭之南,一圆堤也,四围皆水,所谓湖中之湖,西湖之宛然水中央者,惟湖心亭,阮公墩与此鼎足,旧为放生池
绕堤作埂,清圣祖御碑亭后,石桥曲曲护以朱栏,亘于渔沼之上,再进为精舍数楹,曰‘迎翠轩’,光绪六年庚辰建,浙江布政使德馨有记
又进为永明禅院,后则彭刚直之‘退省庵’在焉
庵为公生前亲手经营,尝以巡阅长江之隙来杭钓游于此,后即就地祀之
有‘闲放台’、‘一寄楼’
一寄楼旧供公遗像,芒鞋竹杖,貌甚清古
今改‘浙江先贤祠’,其像遂撤
”《西湖风景园林——1949至1989》:“三潭印月,解放初,东北面、东面和西南面都有游船埠头
一上东北角埠头,就有‘小瀛洲’石牌坊、浙江先贤祠等
先贤祠前有九狮石立于桥旁水际
过小瀛洲牌坊顺桥前进,有‘开网亭’、 ‘亭亭亭’,再西有 卍字亭
亭对面横着花墙,中开洞门,门额为康有为题字‘竹径通幽’
进圆洞门通‘闲放台’、‘一寄楼’
沿花墙前园路再西过桥,即人称岛中有岛的三潭印月中心点
这里有亭建在十字路口,石柱上刻有日伪时期杭州市长的题联,亭西原有关帝庙(即永明禅院)等
再西过桥即‘三潭印月’碑亭,过碑亭即‘我心相印’亭,亭前湖面上有三座石塔,取鼎足之势
”1953~1955年,采用竹笼灌石填基,拓宽湖岸,驳自然式湖坎,在关帝庙前辟建金鱼池
1958年,因台风侵袭,柱架倾颓,拆除已霉烂无法修理的卍字亭,并在亭基上改置花坛
1959年改建浙江先贤词,拆去三面砖墙,建成回廊,设置靠背坐凳
拆除关帝庙,新建“迎翠轩”、“花鸟厅”,开设商店、茶室和接待室,填平迎翠轩前金鱼池,扩大为草地
凿去十字路口亭柱上日伪市长的题字,改建“我心相印”亭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小瀛洲石牌坊被砸毁,闲放台关闭,30多个观赏荷花的品种散失殆尽,杂草湮塞,景色凋零
1971年,改建九曲桥桥面,石柱改用钢筋混凝土,原有木栏杆改用钢管,并将桥面升高20厘米左右
1972年,在原浙江先贤祠北添建水泥平台,兼作游船埠头之用
1973~1977年,岛内、外湖岸,砌成自然式叠石,补植花木,改铺石板园路
东北角新建“皱月廊”,大修“闲放台”等园林建筑与生产用房
1979—1982年,翻造“竹径通幽”花墙,恢复拆去多年的“扇面亭”,改建“我心相印”亭,移去亭前游船埠头,迁至“扇面亭”近旁,亭前增铺石板平台,镂花栏杆
从岛外运进大量土方填高地面,全岛平均增高50厘米左右,改变原先低湿状况
1983—1984年,改建和添建岛上公共厕所等设施
1985年,开始整修花鸟厅、回廊、铺设电缆,添加园灯
现在全岛面积约7公顷,水面占60%
据清初《湖土需 杂记》载:明代所造之三塔久废,今三塔系清代康熙年间所建
三石塔顶为葫芦状,塔身呈球状,高出水面2米,中空,环塔身均匀分布5个小圆孔,塔基为扁圆石座
三塔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每边长62米
(二)断桥残雪在白堤东端断桥
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出钱塘门,循湖而行,人白沙堤
之一桥曰断桥,界于前后湖之中
水光滟潋,桥影倒浸,如玉腰金背
凡探梅孤山,蜡屐过此,辄值春雪未消
葛岭一带,楼台高下,如铺琼砌玉,晶莹朗彻,不啻玉山上行
昔人称诗思在灞桥雪中,此较更胜
”清《湖山便览》卷二:“断桥残雪亭在断桥北
宋陈清波有《断桥残雪图》
康熙三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御书四字为西湖十景之一
四十一年有司勒石建亭于此
”民国18年(1929年)西湖博览会结束后,碑亭由桥左移至桥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桥旁“云水光中”水榭一度作为浙江图书馆图书流通站,供游人休息阅览
御碑亭与水榭,多次整修
“文化大革命”期间,碑石、“云水光中”牌坊全毁
1977年重新刻制“断桥残雪”碑石,安置在原碑亭内;重制“云水光中”匾额,悬挂于水榭门楣上
(三)平湖秋月在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湖
考最初“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点的位置,而以泛舟湖上流览秋夜月景为胜,故宋、元、明年间赋咏此景的诗词,皆以湖上赏月抒情为主题
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平湖秋月,盖湖际秋而益澄,月至秋而逾洁,合水月以观而全湖之精神始出
宋时有龙王堂在苏堤三桥之南,明季移建孤山路口,据全湖之胜,后圮
国朝康熙三十八年,圣祖巡幸西湖,建亭其址,前为石台,三面临水,上悬御书‘平湖秋月’匾额,旁构水轩,曲栏画槛,蝉联金碧,睿藻辉煌,与波光掩映
每当秋气清爽,水痕初收,皓魄中天,千顷一碧,恍置身琼楼玉宇,不复知为人间世矣
”从此,景点固定
民国8年(1919年),英籍犹太富商哈同向当时浙江督军杨善德买下御书楼西侧0.4公顷土地,筑高墙修建私家花园“罗苑”
1959年,杭州市园林管理局改建“罗苑”,拆除沿马路高墙和园内部分建筑,不拆梁柱屋架完整搬移原有厅屋位置,铺设园路,增植花木,添置山石,辟建西侧临湖赏月平台,作为平湖秋月景点组成部分
“文化大革命”期间,平湖秋月建筑物上刻有殷商、两周、两汉的钟鼎彝器以及甲骨文、花鸟图案的落地门窗,被用油漆填平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园林管理局将平湖秋月“四面厅”、“湖天一碧”等建筑,换梁更柱,塑脊剔窗,重现精美图案
1977年又改造周围环境,拓宽临水平台,改建进口处小桥,修建碑亭,重刻“平湖秋月”碑石
1981年开始,重新 *** 和悬挂与平湖秋月有关的匾联
现在平湖秋月供游览的面积,从原有的0.15公顷扩大为0.55公顷
(四)曲院风荷在西湖西北隅,濒岳湖、西里湖,与苏堤遥遥相望
曲(曲)院,原系南宋年间设在行春(即洪春桥)酿制官酒的作坊,坊置约在金沙涧汇人西湖处
明《西湖游览志》卷十:“曲 院,宋时取金沙涧之水造麴,以酿官酒
其地多荷花,世称‘曲院风荷’是也
”宋亡,曲院荒湮,景也不存
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国朝康熙三十八年,构亭于跨虹桥之北,引流叠石为盘曲之势
圣祖仁皇帝亲洒宸翰,改‘曲院’为‘曲院’
“荷风”为“风荷”恭制匾额,奉悬亭楣
东建敞堂三楹,又东建‘迎薰阁’,绮窗洞达,四面皆可登眺
又东为‘望春楼’,前临大堤,游人系马垂杨,辄登楼送目,顿豁烦襟
西则复道重廊,云窗月户,皆恭摹南巡所赐诸臣御笔
花时香风徐来,水波不兴,绿盖红衣,照灼云日
”咸丰末年楼阁毁于兵燹
1949年杭州解放时景点仅剩一亭、一碑、一墙及半亩地,少许荷花
1963年,杭州市园林管理局进行扩建,范围东起苏堤跨虹、东浦两桥,西至环湖西路,北起岳坟街,南至卧龙桥,面积28.4公顷,水面67公顷
公园共分3个景区:岳湖景区、曲院风荷景区、密林区
同年开始挖掘流金桥东北角水池,挖出的泥土填高环湖西路路口至流金桥一段低洼地,补栽枫香、广玉兰、香樟、乌桕、合欢、桂花等观赏花木
1965年春,沿岳坟街路南斜坡,营造雪松林带
1977年结合西湖驳坎,修改原总体规划,将景区重新划分为5个:岳湖景区,竹素园景区,曲院风荷主景区,滨湖密林区,郭庄古园保护区
1978年底结合西湖治理工程,整理曲院风荷环境
1980年完成风荷区水体治理,开挖北起环碧桥、南至郭庄,宽3米、深1.5米的隔离沟
疏浚金沙港流金桥以东至岳湖段水域,引水流沟通密林区林中小溪
建成“风荷”、“密林”两景区游步道
修砌61座自然型荷花种植台池,栽种42种荷花和6种睡莲品种
完成公园北段外围栏杆,铺设3处大草坪,整理小岛,理水叠石,增植紫楠、银杏、合欢、湿地松、桂花、紫薇、芙蓉、红枫、水生鸢尾等花木
至此,园地雏形初现
1981年,曲院风荷在原规划基础上又作出景区详细规划,并将曲院风荷建筑设计方案公开竞选,选出优秀设计方案
1982年,曲院风荷总体规划再度修改,调整为岳湖、竹素园、风荷、曲院、滨湖密林5个景区(郭庄古园林保护区另列项)
同年全面始建风荷区,修园路,架桥梁,建“迎薰阁”、“红绡翠盖廊”、“波香亭”、“风徽亭”
整理小岛,增植花木,掇石叠山,修建玉带桥,重建“玉带晴虹”桥亭
新建公园东、西、西北出口
1983年10月1日,风荷景区首先开放
1985年劳动节,滨湖密林景区相继开放,内有新建的“湛碧楼”茶室,4座平拱桥
为便利游人,增辟公园面向杭州花圃的出口处
(五)双峰插云在洪春桥堍
“双峰”指南高峰、北高峰,峰顶南宋时各有古塔一座,每逢云雾低横之日,峰形隐晦而塔尖分明,因以名景
宋杨万里有诗描述:“南北高峰巧避人,旋生云雾半腰横
纵然遮得青苍面,玉塔双尖分外明
”清代,南北高峰古塔都毁圮
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南高、北高两峰相去十余里,中间层峦叠嶂,蜿蜒盘结,列峙争雄,而两峰独以高名,为会城之巨镇
山势既峻,能兴云雨,故其上多奇云
山峰高出云表,时露双尖,望之如插,宋人称‘两峰插云’,为十景之一
康熙三十八年,圣祖仁皇帝临幸西湖,御题十景,改‘两峰’为‘双峰’,构亭于行春桥之侧,适当两峰正中,崇奉奎章,并恭摹勒石,建御书碑亭于后,缭以周垣,丹革翠飞,与双峰对峙,每春秋佳日,凭栏四望,俨如天门双阙,拔地撑霄,祥云瑷王+建(jian音箭) ,随风卷舒
”《说杭州》第四章:“本为湖中遥望之景,清初必欲求其地以立碑,乃置之行春桥畔
”“文化大革命”期间碑毁,1982年重建
碑亭位置因灵隐路拓宽,改向北移位,已非清代建亭原址
(六)柳浪闻莺在西湖东南涌金门与清波门濒湖地带
南宋孝宗皇帝于吴越王钱氏故苑及灵芝寺建“聚景园”,园中多柳树,有柳浪港、柳浪桥等
明《西湖游览志》卷三:“聚景园,今惟柳桥尚存,世称柳浪闻莺者是也
”清《杭州府志》:“有柳浪港,亏在学士港西,旧多垂柳,风摆成浪,故名
”宋亡,聚景园荒芜,“柳浪闻莺”一景亦随之不存
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康熙三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御书‘柳浪闻莺’匾额,恭奉于涌金门之南,创建亭榭,恭勒御碑
” 《西湖新志》卷二《清波小志》:“康熙三十八年,翠华南幸,十景俱有宸翰
地方官访查旧迹,创建亭榭以供御碑
因柳浪所在逼侧,欲开拓之,左右皆番回冢墓,时中丞张公敏侧然日:‘圣王之政,掩骼埋胔,吾岂忍发掘久埋之骨乎!’相度灵芝寺前有隙也,鸠工构造,复开浚池沼,环植柽柳
每岁暮春,裙屐毕至,黄鸟鸣于其间,坐憩久之,不减双柑斗酒之乐也
今存废址
”清末,柳浪闻莺一景再次不存
民国期间,柳浪闻莺荒草遍地;仅钱王祠于民国12年(1923年)冬曾作修建
抗日战争期间,杭州沦陷日军在此驻扎部队,砍去全部柳树
1949年杭州解放时,旧有的柳浪闻莺景区只剩一座牌坊,一块景名碑石,一座石亭子和一株沙朴对
1951年,杭州市人民 *** 建设局在钱王祠北侧“柳浪闻莺”碑石空地,辟建1公顷绿地,修建碑亭,放置康熙御书“柳浪闻莺”景名碑石,补植花木,扩大园地至钱王祠
绿草坪间新建八角形琉璃瓦亭,整理祠前原有的二口池塘,改栽荷花,蓄养金鱼
1955年在钱王祠南侧,兴建占地1.66公顷儿童公园,同年又征用11.3公顷土地,拆迁草舍,迁移 *** 坟,用疏浚西湖挖出的淤泥填平园中低洼水塘
1956年儿童公园扩大为2.6公顷,并在涌金门外建占地2.8公顷的涌金公园
1957年3月至1959年,杭州市机关、学校、工厂企业组织人员在园中义务劳动,整理地形,植树绿化,二年半时间共挖土方3万立方米,栽种乔灌木2万多株,宿根花草5千多丛,草坪6万多平方米
1959年兴建“闻莺馆”和花架园门,利用旧石板铺筑园路1260平方米
设置园灯、坐椅
1963年友谊园内竖立“日中不再战”纪念碑
1975年钱王祠遗址所在的动物展览场所,迁至杭州动物园,其地于1978年改建成具有江南私家庭园特色的园林,仍沿用“聚景园”园名
1978—1979年,“日中不再战”纪念碑旁建古色古香的外宾接待室
现在柳浪闻莺由友谊、闻莺、聚景园三部分组成,总共面积为17.6公顷
(七)雷峰夕照在西湖南岸夕照山雷峰上,景目最早见于《方舆胜览》卷一
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净慈寺北,有山自九曜峰来,逶迤起伏,为南屏之支脉
吴越王妃建塔于峰顶
每当夕阳西坠,塔影横空,此景更佳
林逋《雷峰》诗云:‘夕照前村见’,故十景有‘雷峰夕照’之目
”清《湖山便览》卷七:“宋陈清波有《雷峰夕照图》,又或称‘雷峰落照’
康熙三十八年,圣祖御书十景,改定为‘雷峰西照’,筑亭摹石,恭迎于西峰之西
” (民国时雷峰塔倒塌,此碑不知去向)
雷峰塔因地处吴越国杭城西关外雷峰上,故又有西关砖塔之称,而历史上又有黄妃塔、王妃塔之名,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八面七层
《西湖梦寻·雷峰塔》“吴越王于此建塔,始以十三级为准,拟高千尺
后财力不敷,止建七级
古称王妃塔
”塔为吴越国王钱椒之妃黄氏为奉藏佛螺髻发及佛经而建
塔以砖石为芯,外有木构檐廊,重檐飞栋,洞窗豁达
内壁八面镶嵌《华严经》石刻,相传塔下供有16尊金铜罗汉像
此塔于北宋宣和年间遭战乱受损,南宋重修为八面五层
元代,雷峰塔为一处游览景点
明代嘉靖年间,倭寇入侵,疑塔中有伏兵,纵火焚塔,仅存塔芯
赭色砖塔,颓然苍老形象,别具风情
民国13年(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倒塌,此景名存实亡,现只存塔的遗址供人凭吊
(八)南屏晚钟指南屏山北麓净慈寺钟声响澈湖上的意境
“南屏晚钟”初见于北宋张择端之画
明洪武年间重铸一口大钟
《净慈寺志》卷一:“《净慈寺旧志》载,钟楼高十余丈,住持夷简复建
以旧钟小,乃聚铜二万余斤铸钟,悬其上撞之,声闻远壑”
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南屏山在净慈寺右,兴教寺之后,正对苏堤,寺钟初动,山谷皆应,逾时乃息
盖兹山隆起,内多空穴,故传声独远,响人云霄,致足发人深省也
”清康熙皇帝改景名为“南屏晓钟”
《湖山便览》卷七:“南屏晚钟亭,在寺门,面临万工池
康熙三十八年圣祖御书四字为十景之一,恭摹勒石建亭于此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钟楼毁于火,四十六年募捐重建
清末民初,净慈寺屡遭兵燹,楼毁钟失
1984年 *** 佛教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捐款,由杭州市佛教协会重铸一座大钟
(九)苏堤春晓苏堤筑于北宋元佑五年(1090年)
苏轼疏浚西湖时用疏浚挖出的西湖泥堆筑成堤,堤上架6桥通舟楫,堤两旁遍植杨柳,夹植桃花等花木,春日景色如画
南宋年间,沿堤先后辟建亭台楼阁,湖上游览喧盛为最
明《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清明,苏堤一带,桃柳阴浓,红翠间错,走索、骠骑、飞钱、抛钹、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跃圈、斛斗、舞盘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
”自元迄清,堤、桥、花木几经兴衰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南巡杭州,品题西湖十景景名,以“苏堤春晓”为首,地方官吏建御书景名碑亭于望山桥南堍
雍正年间堤上建筑及花木又经修葺、补植
清末,堤半为桑地,景观减色
民国23年(1934年)夏,杭州大旱,湖干涸,杭州市 *** 以疏浚西湖的葑泥扩增堤身,种植花木,辟为苏堤公园,御碑亭重建一新
抗日战争期间杭州沦陷,苏堤极少整修
抗日战争胜利后,除补植桃柳、芙蓉等花木外,堤桥修葺都属小修小补,至1949年底,堤路高低不平,堤面宽窄不一,堤岸缺陷坎坷,六座桥和御碑亭多处破损
1950年,杭州市人民 *** 开始整修苏堤
1953年,抛块石固定堤岸,新建茅杉木紫藤廊架,美化堤景
1954年,采用浙江新昌县绿石作为六桥栏杆,浇铺沥青堤路,沿堤增建花架,建“夕佳”、“仁风”两亭
试种耐阴地被植物,增加六座桥畔的灌木
1963~1964年间,“锁澜”桥与“望山”桥间建钢筋混凝土六角亭一座
1966年,因堤上原栽植的重阳木长势不好,改植七叶树
1972年,在“花港观鱼”东门濒湖堤岸边,建水泥平台作为游船埠头
1977年,堤岸所砌石墈年久松散,重作深基凝结,起砌自然墈,并以大量泥土平整两旁堤面,增种花木
1978年重修御碑亭,并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砸断的“苏堤春晓”碑,补修重立亭中
(十)花港观鱼在苏堤南端以西,介于小南湖与西里湖间,前身系南宋卢园,以赏花、观鱼称胜
南宋《武林旧事》卷五:“卢园,内侍卢允升园,景物奇秀,西湖十景所谓‘花港观鱼’即此处也
”宋亡,卢园荒芜
清康熙年间重建时,改园址于“映波”与“锁澜”两桥间
清雍正《西湖志》卷三:“今卢园久废,建亭于花港之南,当三台山出入之径,去定香寺故址数十步
飞甍倒水,重檐逼霄,珠网绮疏,辉映云日,旁浚方池,清可鉴底,扬鬐鼓鬣之状,鳞萃毕陈
或潜深渊,或跳清波,以泳以游,咸若其胜
至花事日增,落红千片,飞坠水面,与朱蕴碧藻,点缀映带,游鯈唼喋,转与人相忘,虽濠濮间无以逾此
” “楼北建御书碑亭,后有高轩,环以曲廊,叠石为山,重门洞启,花径逶迤,洵湖南绝胜也
”咸丰末年毁于兵燹
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鱼池、碑亭
光绪年间,近旁先后建小万柳堂、陈庄、红栎山庄等私家园墅,花港观鱼景观再度衰败
至1949年,只剩一口鱼池,一座残损碑亭
1952年,杭州市人民 *** 建设局分二期重建花港观鱼景点
之一期将定香桥故址的花港观鱼原地西南面民房、水塘,西侧的红栎山庄遗址,农地菜园,松林湾以西山路边为界的14.6公顷土地,全部划归花港观鱼景区
1953年,拆除农舍及破旧民房,整理地形,深挖红鱼池,南北湖岸砌墈,局部绿化种植和园路铺筑等工程
1954年,建成面积为1.1公顷的牡丹园,以纡回小径将牡丹园划分成18个小区,拱环制高点上新建的牡丹亭
栽种牡丹的小区上方,结合地形辟设一处平台,以黑白鹅卵石铺成梅树形状图案,台边植梅椿一株,图案犹如梅楠之倒影,著名学者马一浮题名“梅影坡”
鱼池以山石驳岸,低接水面、园路和小桥
1955年建成茅亭、花廊、园内照明设施和公共卫生设备,继续绿化种植,开挖花港,筑路建桥
之一期工程结束后,花港观鱼景区面积扩大为14.6公顷
1963年开始二期工程,继续将公园南部5.5公顷堆积疏浚西湖泥的土地划为园地,辟为疏林草坪区和芍药圃,栽种大片芍药
开挖延伸花港港道,整理港墈,新建茶室一座,继续完成路、桥、亭、花架等建筑
1964年二期工程结束后花港观鱼景区的总面积增加到21.3公顷
1978年后,先后扩建牡丹园,完善芍药圃,整修蒋庄建筑,改建东大门,调整树木,增添地被植物种类
1979年,在大草坪树丛间新栽一批美国总统尼克松赠送的红杉树自繁苗
1984年,在鱼池东岸临水建竹结构观鱼廊,延伸池中,供人游憩
现在花港观鱼景区范围:东接苏堤,北倚西山,东南临小南湖,东北濒西里湖
杭州西湖景点介绍?
简单介绍下哈:
杭州西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名胜之一。它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面积约为6.4平方公里,由西湖主体、南山、北山三部分组成。
西湖主体景区由内西湖、外西湖、西湖周边的苏堤、白堤、杨公堤、断桥、雷峰塔等景点组成。内西湖以三潭印月、苏堤春晓、曲院风荷等为代表,外西湖以西泠印社、岳庙、六和塔、灵隐寺等为代表,而苏堤、白堤、杨公堤、断桥、雷峰塔等则是西湖周边的知名景点。
除了这些景点,西湖还有众多的美食和传统文化活动。在西湖周边的各个商业区,游客可以品尝到许多美食,例如龙井虾仁、西湖醋鱼、东坡肉等等。此外,西湖还有许多传统文化活动,例如荷花灯会、中秋灯会等等。
以下说几个我去过的景点哈:
龙井村: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是杭州最著名的茶叶产地之一,可以品尝到正宗的龙井茶。
北高峰:位于杭州市上城区,是杭州市区的更高峰,登顶可以俯瞰全城美景。
中国美术学院:位于杭州市拱墅区,是中国著名的美术学院,校园环境美丽,建筑风格别具一格。
雷峰塔: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是中国古代佛教文化遗产,塔内保存有很多珍贵的佛教文物。
杭州宋城景区:位于杭州市萧山区,是一个以宋代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主题公园,有很多传统的表演和景观可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