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八景有哪些
八景
凉州城内八景;
它们是:文笔三峰、大云晓钟、鱼跃龙门、滚龙石、夜雨打瓦、千里眼、七星剑、罗什倒影。
凉州城外八景;
它们是:绿夜春耕,平沙夜月,天梯古雪,镇西晓角,狄台烟草,金塔晴霞,黄羊秋牧,莲花壶天。
凉 州 八景
清.张绍美
《绿 野 春 耕》
孚甲早分穑事兴,膏腴成亩各西东。
杏花人趁锄梨雨,乳哺鸦鸣柳陌风。
王税待靡收获后,云耕先入画图中。
边陲广有桑麻乐,祈谷占年处处间。
《平 沙 夜 月》
雁塞沙沉一掌平,夜来如水漾轻盈。
笛声不动霜华静,练色如新玉宇清。
雕落寒限河欲曙,兔眠深窟月长明。
黄昏每晃三秋影,一碧无垠万里晴。
《天 梯 古 雪》
神龙西跃驾层峦,万古云霄玉臂寒。
北海当年毡共啖,南窗此日练同看。
晶莹不让乾坤老,霜鬓徒惊岁月残。
未便屯膏空积素,融流分润六渠宽。
《镇 西 晓 角》
天宝开元法曲新,层楼卧听晓吹频。
风飘律吕星初落,霜悒旌旗塞不尘。
悲感胡笳十八拍,号令铁甲五千人。
久知幕府军容肃,拱卫神京半尾秦。
《狄 台 烟 草》
荒台昔日说屯师,路出河湟到涧湄。
千载勋名存面具,九层遗迹在边垂。
色侵古陌春生暖,烟锁重城月上移。
五姓纷争无尺土,争如名胜动人思。
金 塔 晴 霞》
金光照耀矗扶登,七级千寻万缕腾。
碎宝造成晴晃日,四龙呵护迥超乘。
仰窥碧落红尘远,俯瞰青塍紫气蒸。
高到天门璀璨处,铎声清出白云层。
《大 云 晓 钟》
梵天幽静暮烟深,声教常闻震远音。
花雨一天云外落,松风满院月中吟。
南园归雁惊寻侣,北渚眠鸥稳趁心。
吼罢蒲牢僧入定,更无响度绿萝荫。
《黄 羊 秋 牧》
一线中通界远荒,长川历历抱西凉。
草肥秋声嘶蕃马,雾遍山原拥牧羊。
苏武廿年持汉节,嫖姚万里拓秦疆。
几回听处横吹笛,杨柳春风忆夕阳。
海藏烟柳
城北隐古刹,海藏过湖边。
冬尽纤腰细,夏来美目盼。
飘飘柳如发,剪剪水是眼。
香烟渺茫处,古号灵钧台。
海藏寺总面积8800平方米,始建于晋,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元朝时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代祖师萨班借到凉州之机,捐资扩建修缮了海藏寺等凉州四大寺,成为藏传佛教教寺院。明、清又扩建翻修,殿宇宏伟,佛像庄严,成为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寺院。是古凉州梵宫之冠,时至今日仍然是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佛教寺院之一。海藏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城西二公里处,周围林泉茂密,寺院建在水中小岛灵均台上,犹如海中藏寺,故取此名。海藏湖林泉深秀,清凉幽静,因寺而名。寺前为一座四柱三间三楼的木构牌楼,古朴玲珑,巧夺天工。走马板上有“海藏禅林”四个大字,牌楼一缕青烟飘浮而升,盘旋缭绕于白杨,垂柳之间,若有若无,时隐时现,给海藏寺增添了一种神奇美妙的景象,俗称“海藏烟柳”、“日出寒烟”,使人有身临仙境地之感。
寺院所处的灵均台历史悠久。东晋大兴三年(320)凉州刺史、前凉王张轨被杀,州人推其弟张茂摄政(320-324年在位)。他登上宝座不久,便垒土筑台,“周轮八十余堵,基高九仞”,可见灵均台规模之大。唐三藏大师玄奘西行取经,滞留凉州月余,曾在海藏寺念经拜佛,并接受这里僧俗要求,讲经说法。明正统十年(1445年)二月十五日颁赐凉州《大藏经》,现保存于武威文庙藏经阁。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海藏寺重修,太监张睿工在旧址重建,并立《重修古刹海藏寺劝缘信官檀缘信越记》。明宪宗曾赐名为“清应禅寺”。清初,住持际善和尚拄杖募化,步行到京,求见皇上,请赐《大藏经》,重修藏经阁。
1927年武威大地震,包括海藏寺在内的许多士木建筑大部分被毁坏。“文革”期间,海藏寺又遭到了人为的破坏,近年来陆续重修,使这座招提古刹再显当日雄姿。
今日之海藏寺,寺前为一座四柱三间三楼的木构牌楼,古朴玲珑,巧夺天工。走马板上有“海藏禅林”四个大字,牌楼一缕青烟飘浮而升,盘旋缭绕于白杨,垂柳之间,若有若无,时隐时现,给海藏寺增添了一种神奇美妙的景象,俗称“海藏烟柳”、“日出寒烟”,使人有身临仙境地之感。
进山门迎面为两座庄严的大殿,虽经维修,仍不失原来气派。大殿北为内院,正面高台基上原为转角楼,现迁来另一座殿宇,在两侧宽阔的廊主房陪衬下,显得紧凑、庄重、幽雅。内院后为高达八米的灵均台,台下曾发现一块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刻《晋筑灵均台》碑记,上书“东晋明帝太宁中凉王张茂立古台”。台上有天王殿和无量殿,为明朝重建,斗拱、染架用料粗大浑厚,屋顶脊兽装饰雄建而大方,尤其是无量殿正脊两侧吻兽,对张大口,怒目相视,栩栩如生。无量殿内立两块字迹清晰保存完整的石碑,其中东面一块《海藏寺藏经阁记》,为清乾隆元年(1736)郭朝祚所立,文笔生动,书法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寺内现藏有《大正藏》、《碛砂藏》等众多佛经。
灵均台上无量殿是海藏寺最早的主体建筑,它不仅建筑本身有重要的科学艺术价值,同时也因殿内藏有六千八百二十卷明版藏经,(现存于武威博物馆)。无量殿又名藏经阁而闻名遐迩。殿内十六个描金大柱上均书立粉对联,笔力浑茁雄健,文词清丽,如:“阙影身池塘,足下龟蛇低戏水;台灵高坎位,座旁旗剑上凌云。”
近年来由于生态变迁,地下水位下降,海藏湖泉水溢出带下移,林草植被退化,昔日凉州八景之一的“海藏烟云”已不复存在。武威市决定启动海藏湖生态治理工程,建设湿地公园,以此来保持水土、涵养地下水,使海藏湖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和恢复。该项目占地1300多亩,项目概算投资2.8亿元。治理工程将结合原有的河道和海藏南、北湖,延展海藏湖的水系格局,形成碧水环寺而绕、生态优美的自然景观。整个湿地公园绿化率将达到65.7%,水域面积近400亩,建设期为3年。
凉州八景之天梯古雪
虎踞龙盘数重天,云借苍松上岭颠。
群峰玉砌高揽月,凿龛古壁禅静参。
秋来春去万年雪,时是沧海亦桑田。
白首从容千里望,黄沙树绿亘相连。
《天 梯 古 雪》
神龙西跃驾层峦,万古云霄玉臂寒。
北海当年毡共啖,南窗此日练同看。
晶莹不让乾坤老,霜鬓徒惊岁月残。
未便屯膏空积素,融流分润六渠宽。
“天梯古雪”为凉州八景之一。天梯山是祁连山支系,因山道崎岖,峰峦叠嶂,形如悬梯,故名天梯山。山巅白雪皑皑,常年不化;山间泉水叮咚,草木丛生,风光绮丽天梯山石壁上有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天梯山石窟,窟下有寺大佛寺,也称广善寺也是我国早起石窟艺术的代表,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源头,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距今已有1580多年的历史。
大 云 晓 钟
梵天幽静暮烟深,声教常闻震远音。
花雨一天云外落,松风满院月中吟。
南园归雁惊寻侣,北渚眠鸥稳趁心。
吼罢蒲牢僧入定,更无响度绿萝荫。
。明洪武十六年(1383) *** 僧人沙门志满远渡重洋,专程来凉州朝拜大云寺,并主持募化重修,被传为中日人民友好史上的一段佳话。明、清时期大云寺香火不断,游人众多,是凉州有名的游览胜地。1927年4月23日武威发生8级地震时,大云寺遭到严重损坏,唯有寺内的古钟楼岿然独存。解放后,文物部门从别处搬迁来火神殿、春秋阁等古建筑,与古钟楼组成今日大云寺规模。1993年3月,大云寺被甘肃省人民 *** 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云寺位于城东北隅,历史悠久,规模宏伟,是闻名遐迩的佛教古刹,为东晋十六国时的前凉张天锡所建造,原为张氏的宫殿,前凉王张天锡升平年间,舍宫置寺建塔,此名为宏藏寺。
唐武则天天授元年(690),朝廷在全国颁《大云经》,下诏各州郡修建大云寺。凉州遂将宏藏寺改名为大云寺,在大云寺钟楼上悬挂大云寺铜钟一口。钟体形古朴,声音雄浑洪亮,敲击时远闻数十里。它也是中国六大名古钟之一。
大云寺后又改名为天赐庵。
西夏时,改名为护国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夏碑,就是天民安五年(1094)为重修寺院感通塔而立,即《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
明洪武年间, *** 僧人沙门志满曾远渡重洋,主持募化重修该寺院,被传为中日友好史上的佳话。直到明清,仍然是香火不断,兴盛不衰。
清公元1927年大地震,寺院基本被毁,唯有钟楼岿然独存。
古钟楼为大云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钟楼建在9米高的砖包土台上,基底约125平方米。周围绕廊,重檐山顶,五踩作斗拱。整个建筑挺拔俊秀,高耸入云,历经维修,保存完好。钟楼上悬有大云铜钟。钟呈黄色,通高226米,口径115米,厚12厘米,重约5吨。钟体上饰有图案3层18格。分上、中、下三部分,每部分又分6格。最上层饰飞天,头戴花冠,耳饰明月,上身袒露,下着长裙,彩带缠身,手托果盘,作翩翩飞翔状,线条丰满流畅;中层饰天王力士,威武有力,手持武器各异,头戴塔耳帽,身穿盔甲,骑坐夜叉,旁立两个小鬼,赤身短裤,神态各异,生动传神;最下层饰龙,五彩云纹,现已磨损不全。此钟体积较大,声音宏亮,形状古朴精美,是罕见的古代铸造艺术珍品。从钟体造型和所饰图案分析,为唐代遗物。乾隆二十五年(1761)重修大云寺碑记称此钟“若铜、若铁、若石、若金,兼铸其中,真神物也。如响震之,则远闻数千里,发人深省,为郡脉之一大助也。”每逢日出时分,霞光万道,自西向东仰观大云钟楼,见巨钟通体被朝霞煨成红色,四周透出道道瑞光金色。此刻,登上钟楼击钟,钟声轰然,响彻云霄。
大云钟是凉州人心目中的神钟,每逢农历传统节日如正月十六、五月端五,众多的游人登上古钟楼,放眼凉州全景,敲击神钟,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1980年在钟楼后面空地搬迁了建于明代正德元年的火庙大殿和原山西会馆的清代建筑春秋阁及两廊,使之相得益彰,更为壮观。
1992年,省人民 *** 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绿 野 春 耕》
孚甲早分穑事兴,膏腴成亩各西东。
杏花人趁锄梨雨,乳哺鸦鸣柳陌风。
王税待靡收获后,云耕先入画图中。
边陲广有桑麻乐,祈谷占年处处间。
“绿野春耕”为凉州八景之一。武威处于一二阶梯的大坡地的地形,动植物资源丰富,农耕发达,风光绮丽,绿野的景色表达方式比较含蓄,背景是高山、流水、河谷,画面的主题是一片开阔的田野,朝霞初起,在清晨温暖的阳光下,农夫正赶着牛从地平线的远处徐徐迎面走来。
大地好象还未苏醒,空气中充满着朝露的水气,扬尘和还没有散尽的晨雾在阳光中融合在一起,衬托着牛群的身影,几道霞光,将大树的背影投射在地下,土地被描绘的感情丰富,使人感到亲切。
这里没有权贵的舞会,没有华丽的建筑,没有辉煌的海洋,没有缤纷的花圃,没有令人心醉的“情调”,没有喧嚣的城市文明,摒弃一切高雅的庸俗,采菊南山下,悠然自得,还原人本来的面目,这算不算风景? 用自己的兴去感受自然,从大自然感受到真正的美。关键词:汉、明长城、亚欧大陆桥、山脉、农田、雪山
“天下方乱,避难之国唯凉土耳”
历史在武威的城墙上刻画出一道道痕迹,有繁荣、也有苍凉、有欢庆、也有悲伤,这里承载着一个民族向西探索的理想,只是今天他们都不在重要········
武威有这样一批人,一身的酸腐之气,坚持内心中真正的自己不放弃,被别人看成不识时务,不管局势如何,义无反顾的坚持着自己的理想,眷顾着这方生养他的土地,这就是我们的武威精神,千百年来历史积淀下来的硬骨头、狂傲不羁、心忧天下的人文精神和生活态度。不为上、不为名、不为利因为他们明白血管里流淌着不仅仅是血液,还有民族赋予的使命,那就是为我们这个民族用身体和灵魂守护这片风沙漫天的土地,屏障我们的国家,这种精神千百年来不断的加强,最后成为一种力量,一种令人敬畏不可战胜的力量。
有人不断的离开,但大多数人坚守在这里,因为大家明白这是责任,不可逃避的责任,就像那汉明平行的野长城一样,是一种责任,守护的责任,他不断的震慑人的灵魂,拷问人的思想,让人痛苦的思考,不断的拷打我那避世的思想,让我彻夜不眠。
我骄傲我是他们中的一员,在风沙线上,在长城和军马场边,在祁连山东、在巴丹吉林南、在腾格里西、在黄河北、中国的目光聚焦在武威,为了那不变的信仰,在这个世界沙尘暴的策源地,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的国家,武威在坚守,不仅仅是为了活下去的勇气,更是作为人坚定的信念。
文笔三峰
文笔三峰是由罗什塔、清应寺塔、大云寺塔组成的。
三座高层建筑像三支立于笔架上的笔,由此号称"文笔三峰"。
平沙夜月
清·张昭美
雁塞沙沉一掌平,
夜来如水漾轻盈。
笳声不动霜华静,
练色如新玉宇清。
雕落寒隈河欲曙,
兔眠深窟月长明。
黄昏每晃三秋影,
一碧无垠万里晴。
夏游莲花
清·张昭美
山色遥看近却无,招提处处缀璎珠。
药泉汲水供茶灶,松石点苍入画图。
宗室卧游辜胜境,匡庐结社得吾绕。
归来四载婴残疾,刚到壶天气象殊。
张昭美曾先后五游莲花山,作诗四首,此选第三首,全诗八句,描写了在莲花寺汲泉煮茶、观赏松石的乐趣。
首联大意:遥看灵秀氤氲的山光水气,走到近前却全然消失;莲花寺院内(注:招提,寺院的别称)处处挂着幛幔,幛幔上饰满彩绣珠穗(注:璎珠,此指寺院所挂幛幔上的彩绣珠穗)。首句可能是由王维的诗句“青霭入看无”或韩愈诗句“暮色遥看近却无”化来。
三、四句大意:从药王泉打水供应茶灶煮茶,在松下品茶赏景,一松一石都觉秀美如画。注:“药泉”即“药王泉”,传说与 *** 布达拉宫相通。
五、六句大意:我们这次游莲花山,亲身经历胜境,远胜过宗炳当年卧游,还可以和白莲社中人收徒结社相媲美。“宗室卧游”是引用宗炳的故事。宗炳,南朝宋画家,擅弹琴,精于书法、绘画。东晋末到南朝宋元嘉中,当局屡次请他做官,他都不就,惟喜漫游山川;后因老病回江陵,将所见景物画于壁上,叹曰,“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卧游即指此山。“匡庐结社”,是引用东晋高僧慧远等十八高贤结白莲社的故事。东晋时慧远在庐山东林寺,同慧永、慧技和雷次宗等十八高贤,掘地植白莲来修念佛法门,故称“白莲社”。
尾联大意:回归故乡多年了,我一直为疾病所困绕(婴疾:患病),此次一到莲花山,就象到了仙境,觉得气象很不一般。注意,壶天,道家语,寓有“壶中乾坤大”之意;这里把莲花山比作壶天,言其如同仙境。
全诗典雅清新,不仅描绘出莲花寺“壶天”的不同景象,而且巧用典故,含蓄蕴藉地表达了作者喜欢闲适生活的心态与情趣。
早晨的海藏湿地公园
五月的清晨,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冉冉升起,将它的余辉,散落在武威的土地。站在海藏湿地公园,远远望去,那轮红日超然不羁的、特别眷顾了湿地里的草地和湖面,在淡雾缭绕、湿气氤氲中变得有些诗意和迷茫;
走在湿地公园的小道上,细细的朦朦的湿气合着清风扑面,脸上轻柔的绒毛似乎都不堪忍受,盈盈笑倒;
路边草丛的露珠,晶莹剔透,在叶子上闪闪发光,就像躲在草丛里顽皮的小孩,在哪里眨巴着眼睛;
湖边的柳枝婆娑的舒展着身姿,倒影中装扮的婀娜迷人,像是在红日的亲吻中,显出万千的柔情。
一切,正如宋.叶景山的《春水满池塘》写到:
春水满池塘,春风吹柳。
春草茸茸媚晴书。
春烟骀荡,春色着人如旧。
春光无限好,花时候。
……
……
走在公园的栈道上,身心轻快了许多。不时迎面晨跑的姑娘,擦身而过,律动着青春的芬芳,有些袭人。
望着她远去的那一刻,你会觉得这样的奔跑,真的是自信在跑,又像是和青春一起舞蹈,让生命蕴含了内在的快乐,绽放了灿烂的微笑。
我不明白,几乎差不多的场景,《雨巷》中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怎么就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还有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芬芳。我还是希望在早上逢着,一个美丽阳光的,舞动青春的姑娘。
一路走过,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开着的鲜花了。
其中最富诗意的,无疑是路边的鸢尾了。
这里的鸢尾紫的妖娆,黄的妩媚,要是有白色的,蓝色的就更美了。
紫色的鸢尾盛开得有些肆无忌惮,有些高傲:
你看,在绿叶的衬托下,伸出粗粗的喇叭型的茎冠,托起鸢尾花朵。花瓣有两层,底下的有4到5片比较大的紫色的花瓣,几近水平的向四周伸开。叶子有些像扁平的纺锤形,或宽宽的剑形,柄很短,略略隆起,宽阔的叶边微微低垂,又不规则的卷起。恍若英国宫廷的公主裙,风情中尽显着华丽与端庄。
花瓣的上面,还有三片较小的紫色花瓣,向上妩媚的舒展,看上去有些娇嫩,格外的通透,似是少女裙,翩翩起舞。
花瓣的中间,白细丝线一样的白色花蕊,像是精美的线坠,由里而外的镶嵌在通透的紫色花瓣上,有些精美绝伦。
之所以叫鸢尾,是因为每一枚花瓣,外形象鸢的尾,也就是老鹰的尾,可比老鹰的尾好看多了。花瓣上数条深紫色的纵线呈伞状的向花边辐射,勾勒出不规则的长条形的图案,颜色由浅白到深紫色 ,将一副迷蒙玄幻的情景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眼前的娇艳欲滴,让人多少有些欲罢不能,产生了奇异的遐想……
黄色的鸢尾又叫黄菖蒲,开的有些简洁,有些妩媚。底部两三枚鲜黄的花瓣,略有卷曲的呈伞形向外伸展;其上娇小的三两枚花瓣,全都无所顾忌的向上飘动,如舞者的水袖,尽情的甩开;甩开的花瓣上,晶莹的露珠飘摇曳曳,似是要凌空而下,一个个,牵着人的神经,迷了当下。
每一枚花瓣的表面,用焦黄的线条,在叶柄的位置,又勾勒了一个缩小的花瓣,顿觉丰富了许多。
早晨的鸢尾,羽状的花瓣上缀满了晶莹的露珠,俊秀的花柱幸福的托起孤傲的花瓣,迷恋着像是托起希望的梦,黄褐色的蜜蜂在飘溢着淡淡芳香的紫色和黄色花海中穿梭,也许是赞赏她的热情开朗,亦或暗中仰慕,爱意泛滥,席慕蓉为她写到:
鸢尾花
——请保持静默,永远不要再回答我
终究必须离去 这柔媚清朗
有着微微湿润的风的春日
这周遭光亮细致并且不厌其烦地
呈现着所有生命过程的世界
即使是把微小的欢悦努力扩大
把凝神品味着的
平静的幸福尽量延长
那从起点到终点之间
如谜一般的距离依旧无法丈量
(这无垠的孤独啊 这必须的担负)
所有的记忆离我并不很远
就在我们曾经同行过的苔痕映照静寂的林间
可是 有一种不能确知的心情即使是
寻找到了适当的字句也逐渐无法再驾御
到了最后 我之于你
一如深紫色的鸢尾花之于这个春季
终究仍要互相背弃
看完了鸢尾花,在湿地的缓坡和路边上,有一些低矮的小花,像是祁连山成片的野花 ,不为人注意的默默盛开。有紫红的锦带花,紫色的蓍草,有粉红的石竹。
锦带花比较小,五枚紫红花瓣倒伞状的撑开,里面住着高低不齐的六枝花蕊。雌性的白色蕊心被三支紫红的蕊须高高托起,孤傲的占据着中心;雄性的白色蕊心被三支紫红蕊心托起在靠边的位置。
花瓣呈椭圆形或者卵状椭圆形,长时间观察,会发现锦带花开出花来,不断地变色,它的花骨朵带点嫩黄、开出来的颜色是白的,然后在白色的基础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不断地变色,第二天,第三天变成粉红色,再过两三天又变成大红色,最后变成紫红色。
石竹,和锦带花大小也差不多,径有些节,并且膨胀隆起,像是竹,才取名石竹。
石竹有五枚粉红的花瓣,向五个方向伸展,形成一个粉色的伞状的花型。其心往往有两个白色的蕊须分开的向上,托起白色的蕊心。
其实,石竹还有更深的用意。1934年5月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纪念邮票。邮票图案是一幅画,画得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交放在膝上,默默地凝视着前面的一瓶花,那瓶中插的就是一束美丽的石竹花。
现代母亲节是由美国妇女查维斯倡导,并由她的女儿安娜·查维斯发起创立的。由于查维斯夫人生前喜爱石竹花,这种花也就成了母亲节的象征。所以在母亲节时要送给母亲白色的石竹花。石竹花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成为纪念“母亲节”的标志,成为母亲慈爱的象征。
蓍草,是一种草本植物。古人相信蓍草是草本植物中寿命最长者,不死而神,故而能数往知来。秋熟之后,人们选粗细湘近、节长相近,每根有十二个节(不必拘于此数)的蓍草一共五十根,来占卜。这也是周易预测的主要 *** 之一,
在湿地公园的东侧一个小岛上,发现了红的刺槐,还有小果的杏子和桃子。
提起槐树,人们往往会想起洪洞县的大槐树,许多人都说老家在那棵大槐树下。我要说的是,开白色花的国槐在中国有很长的年代,无刺;开紫红色花的刺槐是国外的品种,有刺,两者想去甚远。
刺槐的叶与常见的国槐的叶没有多少区别,都是浓密的羽状树叶,只是一串串的槐花变了颜色,白色退去了,变成了淡红紫色。西北的天气有点凉,此刻春意正浓,每朵红的刺槐花好像才从绿的枝干中强行的钻出,雄纠纠气昂昂的冲着我们露出娇艳的笑容, 仿佛在说:才吗,这么长时间的蛰伏,值了!
桃花和杏花已开败脱落,长出了小桃子和小杏子,泛着绿,毛绒绒的,透过枝叶使劲的露出头,争相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极其的可爱。
公园的这个早晨,在鲜花中徜徉,在春意中呼吸,有些沁人心脾了。
甘肃武威,有多“威武”?
一条蜿蜒的公路通向武威,勾画出”丝路门户“的前世今生。图/视觉中国
-风物君语-
河西心脏,丝路咽喉
一面铜奔马,一面凉州词
茫茫戈壁的河西走廊,更先诞生的 “四胞胎城市” 排排坐在绿洲上,最东端的一个,名字里自带着 霸气 :
武 威
那些矗立在很多 旅游 城市车站的 “铜奔马” ,那些唐诗中时不时出现的 《凉州词》 ,这里是它们最初的“家”。只要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视线自动拉向 历史 深处——
武威的草原,哺育着“天马之乡”。图/视觉中国
两千年前,十九岁的少年将军 霍去病 率兵两次征战河西,大败匈奴,昔日休屠王的 姑臧 城,从此多了一个汉朝的郡名: 武威 ,寓意很直白:彰显大汉王朝的 “武功军威” 。
此后,包括河西走廊在内的西北边陲因 “常寒凉也” ,所以划为 凉州刺史部 ,辖十郡,治所定于武威。雄浑辽阔的边陲景色,总能激发诗人畅抒胸意,以凉州为名,挥洒一腔豪情热血。
苍茫沙漠,大概是外地人对武威最熟悉的印象。图/视觉中国
所以,金戈铁马的 沙场 、大漠驼铃的 边塞 ,就是武威?
是,但也不全是。跨过黄河,作为茫茫戈壁上的之一块 绿洲 ,作为 青藏、蒙古、黄土 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区,也作为 中原、西域 的过渡地带,武威注定不会这么简单。
依红崖山而建的红崖山水库。图/视觉中国
凉州刺史部、凉州大都督府、河西节度使部的治所,南北朝时期的 “五凉都会” ,西北仅次于长安的更大城市,河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数百年的 “省会” ——这是 甘肃的武威;
武威,是河西走廊的“东大门”。制图/monk
进出河西走廊的门户,商队的中转站,中西货物互通有无的商贸集散地; 僧人、传教士、使者、工匠 的驻息歇脚处——这是 丝路的武威;
乱世之间,中原世家大族的 避难所 ;文化、艺术的 “大熔炉” ;中原文化在这里留下火种,反哺隋唐;佛的面容融入华夏风范,儒士隐居山林寂寂,岩壁石窟开凿声声;蒙藏化干戈为玉帛, *** 归心 ——这是 中国的武威。
通体迁入山崖峭壁之间的天梯山石窟,大佛寂守千年。摄影/徐海洋
武威向左,凉州向右。 这两个名字仿佛是命中注定,要在 历史 星河中留下璀璨的光芒。
甘肃的武威
为什么是“河西都会”?
汉魏时期,凉州边界与今天甘肃省界大致重叠。武威作为凉州的治所,长期是河西的 政治中心 。
这样的重城,自然不会在茫茫戈壁上凭空出现,而武威确实不同于我们对河西大漠黄沙的一般想象。武威南部是 巍峨山脉 ,北部是 苍茫沙漠 ,地势由南到北逐渐降低,在中间辽阔平坦的 走廊平原 上,是一片巨大的绿洲,土壤肥沃, 石羊河 等祁连山脉冰雪融水河在武威城内外穿过,这里很早就有 灌溉耕种 的农忙身影。
武威山涧中的水库。图/视觉中国
“凉州不凉米粮川,甘州不干水湖滩。” 这句张掖、武威两地流传很广的民谣,足以说明武威地区绿洲农业之发达。 “金张掖,银武威” ,米粮不缺的优越条件,也让这里成了中国古代的 “天府之国” 之一,《西夏书事》中这样记载:“得西凉(武威)则灵州之根固。况其府库积聚,足以给军需、调民食,真天府之国也。”
不过,河西四个 “兄弟” ,其他三个也都是被祁连山融水浇灌的绿洲之城,武威凭什么脱颖而出呢?
在武威,高山下的草地随处可见,这是”凉州大马“的故乡。图/视觉中国
武威东面的天然屏障 乌鞘岭 ,有着辽阔肥美的草场,喂养着无数体态矫健的骏马。 “凉州大马,横行天下“ ,这里的马既是得力的农耕和交通工具,也是战场上重要的武器装备。有无骑兵,战马是否优良,都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从汉代到西夏, “凉州之畜为天下饶” ,据守武威,就有了粮草与马匹的保障,就可以极大地增强统治者的经济与军事实力。
乌鞘岭雪山下,有武威发达的畜牧业。摄影/创作者153476686038639,图/图虫·创意
武威马文化也素来深厚。雷台汉墓著名的 铜奔马 ,以及同时出土的 铜马车仪仗队 ,都是武威作为 “天马之乡” 的见证。尤其是凌空踏鸟飞驰的铜奔马,仿佛在它最灵动的刹那冻结,转眼两千年,它的出土惊艳了世界,当之无愧地成为武威最出彩的城市名片。
铜马车仪仗队模型 ,原件出土于雷台汉墓。摄影/归野buddy,图/图虫·创意
如果将视线再放远,武威是西北内陆的 枢纽 与 脊梁 。往西是 河西走廊 ,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往东是 关中 及 中原 ,往北是匈奴所在的 蒙古高原 ,往南是 青藏高原 。占据武威,既可以就近得到长安的控制,也可以控制河西走廊,连接西域,又可北慑匈奴,南震慑青藏高原各部,向北、向南、向西都有巨大的选择空间, 战略主动权 非常明显。
瑞安堡 , 武威 也是西北的军事要塞。摄影/周昭辉
武威成为河西都会,一方面占据地利,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天时”。西汉末年,中原大乱,凉州地处偏远,成了乱世中的一片乐土。《后汉书·孔奋传》写道: “时天下扰乱,唯河 *** 安,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
西晋末年, 历史 重演。八王之乱紧接着就是五胡乱华,中原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张轨父子 治下的凉州却繁荣稳定,是北方最安全的地区,中原百姓纷纷前来避难。十六国时期的 前凉、后凉、南凉、北凉 及唐初的 大凉 ,都曾建都于此,所以武威还有 “五凉京华” 的美誉。
武威文庙,挂满各个朝代的牌匾。摄影/我是三单,图/图虫·创意
一部凉州史,半部在武威。 武威的中心地位一直延续到西夏,作为仅次于首都兴庆府的 西夏陪都 。即使明清时期甘肃的政治中心转移,武威依然是河西的文化中心,修建于明朝的 武威文庙 ,是全国第三大孔庙,居 ”陇右学宫之冠“。
作为“河西都会”,扼守东西,武威也是 古凉州、今甘肃 在中国战略位置中的缩影。在汉唐丝绸之路时代,它是 “商贸咽喉” ,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它见证着数百年繁荣畅通的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丝路的武威
为什么是“商贸咽喉”?
从汉唐都城 长安 出发,沿着渭河溯流而上,过 宝鸡、天水 ,再跨黄河出 兰州 ,武威,是进入河西走廊的 之一重镇。
武威和敦煌,分别是河西走廊的 “东大门” 和 “西大门” 。丝绸之路在走廊以东有4条通道,到武威后合而为一,纵贯张掖、酒泉,到敦煌后又一分为三,分为北道,中道,南道,通向西域。
武威南城门,从这里出入,仿佛穿越回汉唐。摄影/Gats,图/图虫·创意
武威无疑是丝绸之路上的要冲,西域商人云集的都会、长途贩运的中转站。它和大唐都城长安一样,是对外开放的重地,商业繁荣。中原的丝绸、茶叶,西域的各种新奇货物,在武威随处可见。异域面庞的 羌人、龟兹人、粟特人、吐蕃人、于阗人、吐火罗人、回鹘人、突厥人 等众多的族群,都曾在这里活跃经商。
随着贸易繁荣,跟着商旅前来的,还有西域的 使者、教士、僧人、工匠 等团体。
鸠摩罗什寺,罗什塔默然矗立。图/视觉中国
鸠摩罗什 ,一代弘法高僧,被 苻坚 劫到武威,河西政权屡次变动,鸠摩罗什却一直被困在这里长达十七年,但他并没有沉沦,看守他的凉州士兵,是他最早的弘法对象,在与士兵打交道的过程中,鸠摩罗什学习汉语方言,了解汉文化,为后来入长安翻译佛经打下基础。我们熟悉的 《心经》《金刚经》 ,都出自鸠摩罗什的译本。
丝绸之路,也是一条佛窟东渐之路。制图/王跃、monk
佛教进入中原,河西走廊是个重要的过渡地带,完成了与汉文化的初步融合。南北朝的乱世间,武威曾是 中国北方的佛教中心 。武威本土僧人 昙曜 主持开凿的 天梯山石窟, 是中国最早开凿的一批石窟之一,因为地处都城附近,天梯山石窟代表的佛窟 “凉州模式” ,影响力远大于当时的莫高窟。
左右滑动查看
“暗中观察”的天梯山佛像。图/视觉中国
佛陀造像,在武威迈出了融入华夏风范的之一步。后来,北魏从凉州掳走昙曜等武威僧人,开凿了 云冈石窟 最早的几处。不仅如此,“凉州模式”向西影响莫高窟,向东影响洛阳的 龙门石窟 、天水 麦积山石窟 等等,说天梯山石窟是中原的 “石窟鼻祖” ,毫不为过。
天梯山石窟前,黄羊河水库水波粼粼,如果没有围堰,湖水大概会淹到大佛的胸膛。图/视觉中国
古丝路断绝数百年后,今天的武威,依然是新丝路经济带上的重镇。兰新、干武铁路、G30、金武高速、G312国道贯穿全境。2006年,中国最长的的铁路隧道之一—— 兰新线乌鞘岭隧道 建成通车,直线翻越天然屏障,欧亚大陆桥通道上的“瓶颈”最终被消除。
翻山越岭的公路,是武威的一条现代丝路。图/视觉中国
2014年,甘肃省之一列中欧货运列车 “天马号” ,从武威出发,到达哈萨克斯坦城市阿拉木图。此后, 武威南站 作为甘肃省更大的货运编组站,甘肃几乎所有的中欧班列都从武威出发。作为甘肃全力打造的 国际陆港 ,武威正在重回向西开放的前沿。
穿越武威的铁路,是现代丝路延伸的引擎。图/视觉中国
正是处于 “天下要冲” ,以及丝路带来的商贸与文化交流,让武威成为 中国的武威,“国家之蕃卫”。 它见证了许多影响 历史 进程的大事,来自各地的 宗教、族群、文化、艺术 ,在武威持续发生反应,这些反应的结果,定义着何为今天的中国。
中国的武威
小”支点“,撬动大 历史
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武威由 中原王朝 和 游牧民族 交替统治,但不论谁是统治者,如何改朝换代, 崇文重儒尊佛 是这里不变的主题。
凉州词 | 武威,文也威
东晋十六国时期,中原动荡,文化破坏严重。 “秦川中,血没腕,唯有凉州倚柱观。” 在较为安定的凉州,武威成了北方世家大族逃避战乱的首选之地,也是 儒家的避难所 。这个时期,统治者虽然多是少数民族,但为了巩固统治而素来善待文人儒士。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汉文化,就这样悄然交汇联结,互相影响。
武威出土的各种珍贵文物。设计/奈福
武威不仅保存了中原文化的火种,还加以创造、发展,以 郭荷、郭瑀、刘昞 三代师徒为代表的河西儒士,孕育了 河西儒家学脉 的主体,之后又反哺中原,成为隋唐帝国的文化母本。
盛唐时期的凉州,又成全了多少诗人对边塞的想象。
”银武威“下,凉州城门繁华如斯。摄影/李文博
《凉州词》 本是凉州乐曲,由声诗传唱而流播中原,成了盛唐流行的曲调名。全唐诗有近2000首边塞诗,以《凉州词》为题,或以凉州为背景的诗就有100多首。基调或 雄浑豪放 ,或 浪漫悲壮 ,是边塞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部分:
王翰借汉代之“古”抒己怀——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之涣描绘了一幅经典的边塞风景——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天祝县十四寺院之首的天堂寺。摄影/周昭辉
除了汉文化,武威还是 吐蕃文化 与 藏传佛教文化 的传播前沿, 海藏寺 被誉为“河西梵宫之冠”,是河西地区最完整的古刹圣地,而唐代初建的 天堂寺 ,千佛殿中有世界更大的宗喀巴大师木雕坐像。
凉州会盟 | 不要和亲,要和谈
回到一千多年前,地接青藏高原,又是中原门户的武威,上演着 中原王朝 与 高原族群 时而联合时而斗争的复杂剧目。
白塔,是藏族民众在武威生活的符号。图/视觉中国
世人皆知 **公主 和亲嫁给 **干布 ,却很少知道就在**公主入藏的前一年,另一位 弘化公主 出嫁吐谷浑可汗,是唐朝公主嫁于外蕃的开端。吐蕃灭亡吐谷浑后,弘化公主迁到武威,在此地终老。
通过和亲来促进友好团结,在唐朝以后就很少发生了。此后,双方关系怎么解决呢?还是在 武威 ,1247年的 凉州会盟 , *** 终于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白塔寺,凉州会盟之地。图/视觉中国
蒙古大军灭西夏,占河西,首领 阔端 邀请藏传佛教萨迦派领袖 萨班 ,来凉州和谈。双方最终在 白塔寺 结盟:藏区归顺蒙古,同时委任萨迦派管理。
自此,蒙古得以畅行南下征服大理,对南宋形成战略包围;萨迦派也得到蒙古的支持,一度成为青藏高原上的更大教派。接替萨班成为萨迦派领袖的 八思巴 ,成为元朝的之一位帝师。
五彩斑斓的天祝藏族自治县。图/视觉中国
武威人的武威
低调,但超级有料
褪去 历史 的光华走入现代,武威和整个河西地区一样沉寂下来。政治、经济重心的转移,不免让这里少了许多来往奔波的身影。不过,穿过古老的审视视线,今天的武威,是146万 武威人的武威 。
凉州区 是甘肃仅有的两个人口过百万的县区之一,不同于兰州的丘壑纵横、山峦围夹,凉州城格外平坦,所以人口众多却显得毫不拥挤,走过宽阔的 天马大道、凉都大道 ,登上凉州植物园的 “天马之眼” ,这座高度中国第五、西部之一的摩天轮,就能望穿凉州景色。
不同于陇东城市山川相夹的逼仄,河西城市宽阔平坦,图为张掖街景。图/视觉中国
除了植物园,水光潋滟的 天马湖 、树木葱翠的 湿地公园 ,都是武威人常去的休闲玩乐之地,要是肚子饿了嘴巴馋了, 凉州市场、北关市场 都是逛吃逛喝的热闹地方。在武威吃饭,感受的是西北的扎实与厚重。
武威的“快餐”,是 “三套车” ,由 凉州行面、腊肉、冰糖圆枣茯茶 组成,面、肉、茶缺一不可,筋道的面条搭配浓厚的卤汤,吃起来口爽味鲜,腊肉肥而不腻,茶清甜解渴。难怪在武威,任何外地的快餐品牌都干不过当地特色,有“三套车”就够了。
民勤手工碱面。摄影/周昭辉
凉州的“三明治”,是 肉夹子 。腊肉片加猪肚丝,夹入高庄馒头,腊肉夹馍,份量管饱; 凉州大月饼 ,以及切成大薄片的 凉州凉粉 也显得格外粗犷。除此之外,还有 炒拨鱼、面皮子、沙米粉、转百刀 ,都是纯粹的凉州味道。
扎实 的武威大月饼。摄影/周昭辉
自从张骞出使西域带来 葡萄 种子,这片土地便是瓜果天堂了。 民勤蜜瓜 “甜力”不输新疆瓜果 , 还有到处可以见到的葡萄树,酿造出一座 “葡萄酒之城” ,正应了那句著名的 “葡萄美酒夜光杯”。
民勤蜜瓜,甜到了全国。摄影/fan
很多外地游客,穿得了河西走廊,却闯不过 “河西酒廊” 。每个武威人,前世大概都是《凉州词》里醉卧沙场的将军, “武威人,脾气怪,大碗喝酒不吃菜”, 爱喝酒的武威人却很少去酒吧,他们更爱去 茶屋 ——这是武威人的江湖。武威茶屋有四大灵魂: 茶、酒、肉、牌 ,酒是少不了的。武威人还喜欢 “过阴天” ,在阴天日子玩乐聚会 “谝闲传” ,还可以去听听舒心的 凉州贤孝 。
烤全羊,武威人离不开酒,也离不开肉。摄影/周昭辉
转眼千年,武威还是武威,武威不只是武威。
武威的前世,是汉唐 “陆上航路” 的跳板,武威的今天,依然是亚欧丝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武威的前世是见证过民族交流融合的 大熔炉 ,今天是生活着汉族、藏族、 *** 、蒙古族等38个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地;武威的前世是“一片孤城万仞山”的 凉州一梦 ,今天依然是寄托着厚重人文想象的 历史 名城 。
昂首嘶鸣的战马,垂眼沉默的佛陀 ,武威的声音是战争,也是和平; 雄浑激昂的诗歌,甘甜多汁的瓜果 ,武威的希冀是奋进,也是从容。
现代武威,依然能激发无数想象。图/视觉中国
- END -
文丨李亦
图片编辑 | 奈福
封图 | 视觉中国
※特别鸣谢※
李越、任建荣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银川有哪些旅游景点 银川必去的五大旅游景点
这题俺答过,抄自己 的不算吧
西夏城
西夏城旧称“横城堡”,位于黄河东岸的灵武市,银川黄河大桥附近,距银川仅8公里,原为明代一座屯兵营,是明清河东八景之一“横城古渡”的旧址,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康熙亲征葛尔丹就在此渡河。
游西夏皇城、赏西夏乐舞、品西夏美宴、观黄河落日……城墙外还是一片现代文明景致,穿过城门便进入了800年前的“西夏皇城”,厚厚的城墙完全隔绝了尘世的喧嚣,高高的角楼使人心中一下子产生了莫名的敬畏。尤其是当夕阳撒在由厚厚砖土构筑的城墙上时,只要稍微闭上眼睛,就仿佛时空倒置,李元昊,唐卡, *** 佛经,佛画,这些神秘符号,便迅速闪过脑海。
西夏王陵
西夏历代帝王的陵寝,位于西夏区贺兰山东麓, 随地势布列着西夏国的9座帝王陵,200余座王侯勋臣—贵戚的陪葬墓,有佛寺遗址1处和西夏砖瓦窑10余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是我国现存规模更大,地面遗迹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西夏王陵建筑风格独特,面积大而陵墓集中。风景区共50多平方公里,其中王陵高大雄伟,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西夏博物馆是我国之一座以西夏皇家陵园为背景、真实形象地展示西夏王国兴衰历史的博物馆。全馆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西夏佛塔密檐式建筑造型,风格别致,既有现代建筑之气势,又与陵区遗址相呼应,形成了浓郁的民族建筑风格。
镇北堡西部影城
位于西夏区镇北堡镇,原址为明清时代的边防城堡。著名作家张贤亮发现了它,并在80年代初期将它介绍给了电影界。迄今为止,这里已拍摄了获得国际国内大奖的《牧马人》、《红高粱》、《黄河谣》、《黄河绝恋》、《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等六十多部影视剧。镇北堡西部影城在中国众多的影视城中以古朴、原始、粗犷、荒凉为特色。在此摄制影片之多、升起明星之多、获得国际、国内影视大奖之多,皆为中国各地影视城之冠,被誉为“中国一绝”。因其对中国电影事业的特殊贡献,享有“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的美称。
贺兰山岩画
位于西夏区贺兰山东麓贺兰口内,距银川市区60公里。山口内有千余幅岩画分布在沟谷两岸绵延600多米的山崖石壁上。画面以人类画像为主的岩画占岩画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牛、马、羊、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此外,还凿刻有狩猎、祭祀场面的图案和日、月、星、辰、人手、人脚及西夏文字等。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堪称是一处珍贵的民族艺术画廊。
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西夏区的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在近万公顷的范围内,高耸入云的油松、杜松、云杉等天然林木一望无际。吐红的樱桃、挂紫的丁香、披粉的蒙古扁桃等珍稀灌木遍布山谷沟壑。层层林海,色彩斑斓,变幻无穷,令人叫绝。
三关口明长城
位于西夏区贺兰山东麓,系宁夏通往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的交通要道。明 *** 为边防安全,在三关口筑长城(明称为边墙)、设关隘,成为当时宁夏镇城防的“四险”之一。后几经重修、增筑,墙体绵延山峰之巅,山陡壁峭,地形险要,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三关口绵延纵横的长城与墩台、烽火台左右联属,有西控大漠、扼咽喉要道之险。
海宝塔
俗称北塔,位于兴庆区北部海宝塔寺内。海宝塔始建年代不详,据明代《万历朔方新志》记载,我国南北朝时期大夏国王赫连勃勃重修,是一座方形9层11级楼阁式砖塔,通高53.9米。登临塔上,银川塞上江南风貌一览无余,明清时代列为宁夏八景之一,称为“古塔凌霄”。寺院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景色秀丽。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寺院举办“盂兰”庙会,相沿至今。
鼓楼
位于兴庆区解放东街和鼓楼南、北街的十字路口。钟鼓楼始建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通高36米,以台基、楼阁、角坊组成。整座鼓隹雕梁画栋,雄伟壮观。
南关 *** 大寺
位于兴庆区玉皇阁南街,是银川市区内更大的 *** 寺,银川 *** 群众于1981年募资重建的一座具有 *** 风格和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体。上层大殿可容1300余人做礼拜;下层设沐浴室、小礼拜殿、女礼拜殿、 *** 语学校、阿訇卧室、会客厅等。楼顶正中耸立一大四小绿色穹隆顶,顶端新月高悬。殿前两侧各建30米高的“宣礼塔”,中部设一座直径15米的喷水池。整个建筑布局严谨,装饰华丽,精致典雅,宏伟壮观。每逢“主麻日”或每年 *** 传统节日时,成千上万 *** 在此聚礼,从事民族宗教活动。
银川国家湿地公园
由阅海、鸣翠湖2部分组成。
阅海位于银川市金凤区西北,距市中心3公里,总面积2100公顷。阅海湿地水域广阔,自然风景秀丽,是银川市面积更大、原始地貌保存最完整的一块湿地。2002年以来,在国家、自治区和银川市的重视支持下,规划和实施了退田还湖、水道清淤、植被恢复、鸟类栖息地修复和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阅海湿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湿地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2006年6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目前已建成湿地保护管理站、湿地生态监测站、宁夏暨银川首家鸟类环志站、瞭望塔等。阅海由艾依河连通并补水,从市区北京路码头(亲水大街西侧陶然水岸)乘船即可到达阅海。
鸣翠湖位于银川市兴庆区东部,西距市区9公里,东临黄河3公里,总面积667公顷。鸣翠湖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优美,具有重要的生态、历史、文化、科研及科普教育价值。2000年起,国家、自治区和银川市高度重视鸣翠湖生态保护,科学规划和实施了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通过退田还湖、湖泊清淤、调控水位、恢复植被等措施,使鸣翠湖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成为银川市东部的一颗璀璨明珠。2006年6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目前已建成湿地保护管理站、湿地生态监测站、瞭望塔等管护设施,在瞭望塔展出鸟类图片。鸣翠湖分为南湖、北湖二部分,南湖为鸟类保护区,北湖开展了湿地生态旅游,开辟了十大景点,湖边的水车是标志性建筑。
银川宝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宝湖位于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东靠唐徕渠,南临宝湖路,北到铁路线,西到正源街。总面积82.6公顷,其中湖泊面积39.2公顷,绿地面积36.5公顷。宝湖是银川城内规模较大的、典型的城市湖泊,湖水最深处2.2米左右,平均水深1.4米左右。宝湖湿地公园于2003年9月1日开工建设。2004年10月,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并正式向社会开放。宝湖公园主要功能区包括四部分,即湿地生态区:保护湖泊湿地,植被恢复和人工造林,保护和丰富生物多样性;文化公园区:依托唐徕古渠等历史文化遗迹,结合湿地文化,进行湿地生态宣传教育,开展科学文化活动;休闲健身区:为群众提供攀岩、垂钓、奕棋、休闲等休闲、健身活动场所;管理服务区:管理办公室、商业服务点,环保卫生间和小型停车场等公用设施。2007年1月,国家建设部批准建立"银川市宝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成为西北地区唯一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目前已建立湿地保护管理站等。
金水园
金水园旅游区位于灵武市,面临黄河,背靠毛乌素沙地。园内存黄河游船、摩托艇、内湖划船、沙滩运动场、沙浴场赛马、汽车摩托车越野等娱乐项目,世界沙滩排球比赛曾在这里成功举行。
水洞沟遗址
位于灵武市境内,银青高速北侧,是目前中国发现的考古资料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之一。这座1919年由比利时人肯特发现的遗址,迄今已有3万年的历史。在这里发现了野驴、犀牛、羚羊、牛、猪等动物化石和各种石器1.1万多件。“水洞沟遗址”的发掘表明:早在3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
承天寺塔
俗称西塔,位于兴庆区进宁南街。始建于公元1050年的西夏时期,据记载,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死后,其子刚满周岁,就登上皇帝宝座。皇太后没藏氏为保其子毅宗皇帝“圣寿无疆”,护佑西夏江山“延永坚固”,建造了这座“承天顾命”的寺院和佛塔。它与凉州(今甘肃武威)的护国寺、甘州(今甘肃张掖甘州区)的卧佛寺同是西夏著名佛教圣地。这座外观13层、内11层的砖楼阁式塔,呈八角形,高64.5米。登塔眺望,古城全貌尽收眼底,景色令人神往,微风吹来,塔铃叮当,愈显出禅院的幽静。
宁夏博物馆
原设在承天寺内,设有宁夏革命史陈列、西夏历史陈列、贺兰山岩画展、 *** 民俗展等。其本身就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展和改建受到严格限制,其占地面积仅7400平方米。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旧的宁夏博物馆因其空间狭小,不仅让很多“没有位置”的文物失去了展出机会,更让旧馆的观众接待能力受到了限制。同时,由于对旧馆改建限制严格,很多现代化的设备不便安装,对文物的维护和保存有很大影响。
新建成的宁夏博物馆占地3万多平方米,日接待游客能力大约在2000人次左右。新馆是严格按照现代博物馆的标准施工的,硬件达到国内一流标准。而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是,宁夏博物馆新馆开馆后,更加侧重对社会的公共服务职能,将永久免费向全社会开放。展品众多,国宝亮相。为了迎接自治区50大庆,全面展现宁夏历史风貌,宁夏博物馆不仅拿出了“压箱底”的众多文物,还从外地“请”来了一批与宁夏历史息息相关的文物。最值得一提的是,宁夏博物馆将展出以“鎏金铜牛”为代表的6件国宝级文物,而以前因为种种原因与参观者难见一面的众多文物和新近出土的部分文物,都将在宁夏博物馆新馆开放的同时“闪亮登场”。据悉,此次预计展出文物4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6件,国家一级文物100多件。可谓“量”多“质”足。